昨天,本报3版刊登了“中小学须提高学校食堂供餐比例”一文,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市教委和部分学校。市教委表示,将按要求多管齐下,改进学生餐和供餐办法。对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师生家长反映强烈、质价不符、投诉率高等问题的外供餐企和单位,市教委要求其坚决退出。
同时,学校每学期都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看学生吃饭、吃学生的饭;菜谱每周提前公布给家长,每学期学生和家长还会定期评价食堂。
学生:就餐状况纳入日常行为管理
各校将开展以节约粮食为重点的“三节”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将在校就餐食物浪费纳入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中,采取日常检查评比、设立学生监督岗、班级或个人量化考核等形式,对学生在校就餐全过程进行教育和管理。
食堂:新建改建校应办校内学生食堂
市教委要求各区把新建和改扩建学校食堂纳入本区教育布局总体规划和学校建设计划,有条件的学校和新建改建学校应在校内开办学生食堂;大力提高学校食堂供餐比例。食堂集中供餐的学校须配备一名专(兼)职校园营养师,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餐饮的营养特点和规律,制定本校学生营养带量食谱,指导学校食堂合理搭配食物种类。
大宗食品原材料实施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分配、统一运送,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确保采购质量。建立食品进货查验制度,实现全过程检测和可追溯,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和降低风险。
监督:家长参加膳食委员会 校领导轮流陪餐
各中小学要成立由校领导、学生、家长、教师、食堂或供餐企业管理人员组成的学校膳食委员会,定期开会,参与供餐单位选择与评议、每周带量食谱审定、原材料采购评议、饭菜质量评议、食品安全管理等工作,发挥日常监督作用。
要建立学校负责人和班主任轮流陪餐制度,做好陪餐记录,监督餐饮质量。学校应聘请学生家长作为学生在校就餐义务监督员,设立家长开放日等,建立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主动向学生、家长公开供餐单位选择、饭菜成本核算、带量食谱、原材料采购、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等相关信息;无论自办食堂或外供餐,学校均需每周提前公布带量食谱,一周内的食谱不应重复。
典型经验:学生做志愿者监督“光盘”行动
奋斗小学近800名寄宿学生一日六餐都在学校进行,1500多名走读学生的午餐也由学校承担。学校推出“光盘志愿者”活动,学生自愿报名,志愿者自己“光盘”的同时,要督导其他同学努力吃光。学校把各班光盘情况纳入每周一次的班级评价中;每月的好少年评选,节约粮食也是重要评价内容;每个期末,学校还会隆重表彰节约粮食做得好的学生。
食堂不断改进菜品,把主食做成小动物状,做学生喜欢吃的包子、肉龙、饭团等,实行中西餐结合。把胡萝卜、木耳等不太受孩子欢迎的食品剁碎,制作成馅,学生就不反感了。班内则实行小自助用餐形式,学生自主选择菜品和主食,量的大小自己把控。
□本报记者 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