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工会主席的 家外之家
身边的老党员
他是我家的天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6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身边的老党员

 

我和八十多岁高龄的陈大爷成了邻居,并逐渐成了忘年之交。陈大爷虽然年事已高,但耳不聋,眼不花,精神矍铄,身板硬朗,只是走路有些蹒跚。

陈大爷经常来我这里跟我拉家常,来看我订的报纸。他阅报时那种认认真真的态度,让我都肃然起敬。每次他拿个小马扎坐下打开报纸,戴着老花镜的眼睛便像黏到报纸上去了。碰到不认识的字时,他还会问我。

陈大爷没学过拼音,他让我在旁边标上一个同音字,默读几遍,直到记住为止。当看完报纸后,他会把报纸板板正正地叠好递给我。看到特别好的文章,征得我的同意后,就把报纸拿回家去仔细地研读。第二天一早,他就会把报纸拿回来还给我。我对他说:“陈大爷,不就一张报纸吗,我看过了,不用拿回来还了。”他说:“人要讲信用,借东西得还,这是做人的原则。”

陈大爷穿着一直很简朴,一身庄户老头打扮。有人问他以前是做什么的,他总回答:“种地的呗!”其实他是位离休干部,一名老共产党员。一开始,我并不知晓,他也从未提起过,还是一位熟知他的人告诉我的。

知道真相后,他才向我断断续续地讲了他以前的历史。陈大爷十四岁就参加了八路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他都参加了。他曾幽默地说:“新中国成立不久我就出国了,够风光吧,不过是去保家卫国了。”他说他一天也没进过学堂,认识的那几个字都是在战斗之余学来的。

陈大爷的工资每月只有三千多元,而在我们这里像他这样的离休人员都拿到六千多了。我就问他:“您为国家做了这么大的贡献,却因地区差别致使您拿这么少的工资,您心理平衡吗?您觉得吃亏吗?”他说:“想想那些在枪林弹雨中一个个倒下的战友,再看看这么多的下岗职工和在家待业的大学毕业生,我知足了。再说我的医药费都是实报实销,钱够用就行,我在心理上是平衡的。我都这么大把年纪了,还能看到国家在一天天地强盛,我的小日子也过得挺滋润。由此看来,我不是吃亏,而是赚大发了。”

陈大爷就是这样一个低调、好学、乐观、可敬的老人。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名老党员的宽广胸怀,学到了许多可贵的东西。

□朱旭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