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文苑雅舍
3上一版  下一版4
 
绝 活 儿
书法
寻古靖江
夏夜的旋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6年6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绝 活 儿

 

在京城的供电行业,有技术,这碗饭就算端上了;但有技术的师傅,不是一位两位,你行,别人也不差;有绝活儿,才能让人刮目相看。

早年间,供电师傅们的工作环境,比现在艰苦得多。

建变电站时,都在野外住帐篷,夏天外面下雨,里面潮湿,早晨起来棉被能拧出水来。到冬天,晚上睡觉能盖的全都盖上了,还得戴上棉帽子。

那还是人拉肩扛的年月,师傅们没有吃不了的苦,也没有受不了的罪。比如,从城里到郊区干活儿,站在装满工具的卡车上,迎风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下了车,腿都打不了弯儿了。

在现场组装开关柜,天天用尼龙丝捆电线,满手割得都是裂口儿,贴满了伤湿止疼膏,吃饭时疼得拿不住筷子。吃的呢,早上窝头咸菜,中午最贵的甲菜,两毛五分钱一份,晚上是菜团子,白菜油渣儿汤啥的,哎,就这,吃得还蛮香。

就在那么艰苦的年月,能工巧匠,没少出。

有这么档子事儿。

有一年,北京电力公司一个基层单位的检修班,在隆福寺1号主变压器施工现场干活儿,工作条件非常恶劣。

所谓恶劣,主要因为是在地下施工,吊车不能用,全靠人力手动倒链,施工难度让人头痛。更费劲的是作业环境太窄、憋屈,没有吊装点,操作人员无从下手。具体讲,变压器设备上方是抽气方箱,方箱底部需要安装气泵,这个位置只有60公分空间,操作难以到位。

施工现场有位外国技术专家,五十七八岁的样子,有经验,跑过很多国家。他也发愁,他也是头一次遇到这种难题。老先生在现场计算着各种数据,想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鼓捣了一夜,没整清楚。

外国专家在想办法,供电的师傅们也在想办法,大伙儿商量着利用秤杆原理,做了一个类似可以让秤砣移动的工具,用书面语讲,叫:单轨滑车和旋转式门形起吊装置。几经多磨,最后圆满地完成了安装任务。外国专家用相机拍下了师傅们干活儿的全过程,并竖直拇指:“不可思议!我走过十几个国家了,你们是最棒的!”

师傅们说,那活儿,是挺费劲,但我们犯怵。还说,这些年,大伙儿从外国专家那儿,也学到了不少新玩意儿,比如,先进的捡漏方法、密封工艺、抽真空的技术啥的。

有人给北京供电行业,概括了八个字:“崇尚技术,重在实操”。

在供电行业的管理人员之中,绝大多数都是在基层摸爬滚打了十多年或二十多年后,才走上管理岗位的。

有这么档子事儿。

若干年前,北京市政府的领导们,到前门大街商贸区视察,正赶上附近施工单位的吊车,把电线剐了。顷刻间,电就停了。与此同时,市政府工作人员的电话,就打进了前门西大街41号,北京电力公司一把手的办公室。

当时的一把手,姓赵,不到五分钟,就赶到了停电现场,指挥师傅们把临时线路先接上了,又布置了抢修的方案。

市领导对赵头儿说:”哎,线路事儿,你怎么比这些干活的师傅们还清楚?”

赵头儿指着身边,几位正在抢修的师傅说:“不,不不,我是清楚,但他们都比我清楚,就是他们遇上了大事儿,拍不了板儿,拍板的事儿,我来!”

□张文睿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