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文苑雅舍
3上一版  下一版4
 
绝 活 儿
书法
寻古靖江
夏夜的旋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6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古靖江

 

钟楼别样,井生四眼,不同寻常,引出兴趣。

大凡古城,钟楼多建中心,形制最高,晨钟暮鼓,传向四方。寺庙也多如是,钟鼓楼置于高处,不仅僧人,邻近人们也能听到。而靖江有别,钟楼平地而建,并不高大。探知究竟,并非因城,本为寺内建筑。寺名崇圣寺,江苏靖江地域最大,始建于明代隆庆三年(1569),崇祯十年(1637)重修,清代同治年间再修。而眼前,寺内建筑已无,只余此楼。

江南三月,春深似海。绿树拥住楼身,于婆娑叶间,先见飞檐外挑,想起古人描写,檐牙高啄,极为生动。走至近前,仔细端详,楼身呈四方形,楼门西向,周围杉木栅栏,有回廊环抱之意。门内正中有石碑一座,碑阳刻有观音像,手执柳枝,脚踏碧波,神采飘逸。碑阴刻有明代隆庆年间知县张秉铎撰写的《崇圣寺钟楼记》。楼有两层,钟当年应置于上。南北建筑有别,一层格外夺目,钟的印象并不突出。崇圣寺原名观音寺,是否与此有关,不得而知。

紧邻钟楼,有四方亭,顶似攒尖,建有短脊,两端螭首,雕有凤鸟、蝙蝠、二龙戏珠等吉祥物。亭依旧四角高挑,与钟楼相近。四面墙辟成月亮门,有形而又通透,体现出江南园林的韵味。亭额上书三字,四眼井。亭内四口井仰面朝天,排成方阵。井上建亭,可为井口遮风挡雨,如此规模,也是少见。为何同位置打出四口井?原来还是一口,井内巨大,中间最大直径约3公尺,状如“绍兴酒罐子”。井口上收,用青砖拱成四个井眼,可同时吊水。

此地本为河道,唐朝末年现出沙洲,长江不断淤积,才渐成陆地。所以这里地下水位高,又较平稳,一年四季,泉水长涌不涸,清澈甘美,与北方辘轳打水不同,用井绳便能提水。井圈为青石,八角形,内侧勒出深深沟痕,那是被井绳磨出的印记。井圈光滑,留着温润的包浆,那是多少人反复摩挲,历经多少年才得以出现。想是这里的水好,才有那么多人来此打水,成为聚集之地。无论是用水高峰,还是天热大旱,民众定然很多,井旁列出队伍,依次吊水,一口显然不便,定是善人智者,想出此法,做成四眼,方便百姓。

井中至今有水,能从井口看到影子,若静静盯住水面,四个井眼中都能映出身影。不觉拿出相机,对着井口,照出自己身影,也算留下纪念。据说此井还有奇事,大喊一声,井中便轰然作响,回声四起。这因同为一个井壁,又有着相连相通的拱圈,声音传入井下,便如浪潮澎湃,呼声四起,与器乐原理类似。当时不知,没能验证,即使得知,也可能会因临近路边,车水马龙,影响效果。

四眼井在重修崇圣寺时建造,比钟楼晚了68年。靖江于明成化七年(1471)建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处旧物记录着靖江苍海桑田的历史。看着神奇古井,内里状如酒罐,外面几个孔眼,又能出声,眼前出现埙的形状。这件古老的乐器,在现代与繁华的围裹中,浅吟低唱,内中蕴味,可能会历久弥新。

□高文瑞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