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在技术中品味 创新的醇香
新工法保百年品质 少拿钱也高兴
把创新成果应用到 实际中才有价值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6年6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创新成果应用到 实际中才有价值

赵海明
密云区农业局畜牧技术推广站职工
 

干兽医出身的赵海明现在是密云区农业局畜牧技术推广站的一名普通职工。长期跟农村养殖户打交道的他,看起来十分朴实。说起技术创新,赵海明感慨地说,“但凡是创新成果,只要没有运用到实际生产当中,就全都是纸上谈兵。只有将创新成果运用到生产实际当中来,它才有价值。”

赵海明每天干的就是这种有价值的事情,他把畜牧生产中的新技术,推广给老百姓,让生产一线的老百姓得到实惠,是他最幸福的事情。

就拿“奶牛产后保健的瘤胃补液技术”来说,该技术是围绕产后奶牛容易发生的代谢疾病低血钙症引起的真胃移动、乳房水肿、乳房炎、产后奶牛瘫痪、胎衣不下和酮病,针对奶牛产后生理变化特点和糖代谢的生理,进行产后补充电解质、维生素、钙磷、镁、葡萄糖和丙二醇等营养物质,提升血钙和血糖水平,预防低血钙和亚临床酮病的发生,促进母牛体质迅速恢复,提升产奶水平。“其实,从技术角度上来说,这项创新成果并没有多复杂,只是帮助奶牛做好‘月子’而已。”赵海明笑着说,可就是这么简单的技术,起初也没有完全得到老百姓的认可。

赵海明回忆,当他拿着新技术到养殖户家介绍说明的时候,很多养殖户都不屑一顾,“他们不希望打破原有的养殖程序,担心可能出现的风险。”对此,赵海明也非常理解,“但新技术为生产带来的新发展,也需要让养殖户们了解。”

于是,常常下乡走访农户,成了赵海明又一项重要工作。现如今,密云区共有28个奶牛养殖户,共计1.9万到2万头奶牛,赵海明几乎熟悉每一个奶牛养殖户。随着走访的深入,很多养殖户也逐渐开始信任赵海明和他带来的新技术,“今年,奶牛产后保健的瘤胃补液技术已经在8个养牛场得到了广泛应用。奶牛产后因低血钙、酮病淘汰的牛降低了3-5%。这绝对算的上是个可喜的成绩。”赵海明笑着说。

在赵海明看来,推广新技术,跟研发新技术一样,都是将创新的价值最大化。去年,赵海明参与了“日粮中添加延胡索酸对奶牛甲烷产量影响”的课题研究,这是与北京奶牛创新团队合作的一个项目,因为赵海明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所以他全程参与实验调研。

现如今,赵海明带着新技术到养殖户家总能得到认可与信任,而他也没有辜负农民的信任,将创新成果完美地转化成了生产力,变成了老百姓最实惠的经济收入。在赵海明眼里,找到幸福并不那么难,而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价值: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脸上笑容多起来,这就是赵海明最幸福的事。

□本报记者 王路曼 文/摄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