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和年近八旬的老母亲聊天,她说有时会想起建国初期搞社会主义建设时吃大锅饭的日子,会想起公共食堂,想起那些窝窝头、白菜汤……
而我关于食堂的记忆应该是从上个世纪学生时代开始的。那时高中我就开始住校,每天一日三餐都要到学校的食堂凭着饭票排着队打饭。
那个时代也许是大家肚子里少有油水,吃什么都香,有时吃着馒头米饭,哪怕不吃菜也能过得去。其实那时的食堂菜也确实单调,白菜炖粉条、酸菜炖豆腐、土豆汤、萝卜汤什么的,有时菜里有零星的几块肉,我们就会吃得特别满足。
当时可没有浪费粮食这回事,每顿饭都光盘,我们打扫饭菜如风卷残云,有时偶尔学校包一顿包子什么的,即便是素馅,我们也狼吞虎咽。要知道,那时是我们长身体、长个儿的时期,特别贪吃,总觉得吃不饱。有时那些顽皮的男生在窗口打饭时会一口一个“阿姨、阿姨”地央求盛饭的食堂阿姨勺子装得满一些。
后来上了大学,依旧吃食堂,而食堂的水准比高中好多了,每周有固定的改善日,包子饺子都会有,公办大学伙食费又不贵,每天吃得津津有味,觉得特别幸福。
再后来参加工作,那还是上个世纪末,我当时就职的一家公司伙食标准非常不错。每天中午开饭时间,每人带上一个托盘到打饭处领餐,一顿好几个菜,属于营养配餐,青菜搭配鱼肉,有汤有粥,主食还可以随意选择,特别是每日午餐食堂还给每人发一个水果。
虽然吃的也是食堂的大锅饭,但感受的是家庭般的贴己温暖。当时的公司经理开会时曾说,食堂务必要做好员工的餐食,大家吃得好才能工作好,民以食为天嘛,那话说着人心里真暖呢!
直到现在还是怀念那些年在食堂吃饭的日子,无论是同学一场还是同事一场,无论当时吃的饭菜质量如何,只因大家一起共餐而倍感那些岁月亲切难忘。有时回想那时大家一起有说有笑地排队打饭,一起坐在食堂里吃饭,会有一种同甘共苦的感觉。“百年修得同船渡”,其实共餐也是一种缘分,那些记忆值得永远珍藏,只因生命中有些日子大家一起走过。
□盛丽秀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