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工会将中外员工融为一家人
让『老外』在企业『不见外』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6年6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会将中外员工融为一家人

中建一局工会
 

“我的名字叫玛莎,我在中建工作。我很爱这家公司,也希望公司有大发展!”

“我的名字叫娜塔莎。我在中建公司上班,我爱中建。”

“我的名字叫塔尼亚。我祝我们公司业务蒸蒸日上!”

这是最近中建一局俄罗斯项目工会开展活动时,一些外籍员工送上的祝福话语。

说来话长,中建一局工会和外籍职工结缘已经很久了。中建一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一直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先后承接了科威特首都118栋高端别墅的建设工作、伊拉克新辛迪亚水利枢纽工程、伊拉克北佳其拉水利工程、莫斯科俄罗斯联邦大厦、巴哈马度假酒店、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海参崴酒店一期工程、赤道几内亚克里斯克岛酒店装修工程、中国驻慕尼黑总领馆项目等工程。随着承接工程数量的增多、地域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外籍员工加入中建一局,中西文化的差异、生活背景的迥异,造就了中西方员工的不同的生活与工作思维。为了减少隔阂,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中建一局工会积极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通过开展一系列工作不断加深中外员工的交流,努力打造和谐共赢的工作团队。

中外员工在工会活动中融合

巴哈马度假酒店一期项目的美籍员工杰克说,他非常喜欢这个团队,因为这个团队“心态阳光、情趣健康、精力充沛”。然而,在刚刚加入团队的时候,杰克可不这么认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国别、不同地区的工作人员在文化背景上存在着差异,在生活、行为习惯上也有许多不同。体现最明显的地方就是中外员工的工作节奏不同,这点在对待“加班”的态度上面尤为明显。中国人的勤劳和无私奉献在全世界是出了名的。中国员工普遍认为为了提高工作质量加班加点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而一些来自欧洲、美洲国家的外籍员工却与中国员工的观点不同。在他们的文化中,认为“加班”是对他们的一种“侵犯”,是对个人休息权的“不尊重”。别看平时大大咧咧的美方雇员,在对待工作时间这方面可是一点也不大大咧咧,往往到点就收工走人,一分钟也不差。如果有急事需要加班加点,他们也会配合,但加班费比正常薪水要高出很多,计算加班时间也是一分钟不少,而且还得叫个披萨、可乐之类的外卖作为额外的“犒劳”。

中外员工工作节奏的不一致会打乱整个团队的步调,影响工作效果。面对这样的问题,“软实力”开始发挥“大作用”。工会提出了“同一团队,同一梦想”、“相互欣赏、同心同德”的团队管理理念,坚持主动、超前、充满策略、拼搏奉献的执行文化,坚持打造中西方文化互融互通的工作生活环境。定期组织由中外员工参与的“三大联赛”,即篮球、足球、乒乓球友谊对抗赛,比赛中参赛队员不分国籍身着统一的服装,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在奔跑、投篮、传球与射门中迸发出激情的火花,加深了彼此之间的认同与欣赏。

另外,项目部还以文化节、户外烧烤会、中外传统节日(如春节年会、圣诞节晚会)等活动为载体,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为打造高效融合的国际化管理团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奖励优秀外籍员工凝聚团队

俄罗斯项目工会负责人常说,要“软硬兼施”,才能造就高效融合的“国际化”管理团队。这里的“硬”指的就是激励工作。

结合实际,俄罗斯项目工会从成立伊始,就在其负责的年底评优工作中明确规定“当年表现出色、业绩突出、考核成绩优秀的外籍员工同样可以参与优秀员工的评比”。 从2010年至今,已经有7名外籍员工被评为年度优秀员工,包括公司和项目部两个层面,工作岗位涉及财务、商务、项目管理、行政管理等。这种激励方法,极大的激励了外籍员工的工作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公司留住了一批优秀的外籍员工。据统计,这几年被评为年度优秀员工的外籍员工无一人离开公司。

“我非常高兴能够为中建一局工作,因为在这里大家对我非常好。”一位连续两年被评为年度优秀员工的俄籍员工说。“如果有可能,我愿意一直留在中建一局工作。”

外籍员工运动会上成明星

当然,让外籍员工参加中建一局的重大活动也是工会让外籍员工融入的一个契机。去年,中建一局第十五届运动会举行,中建一局国际工程事业部外籍员工玛利亚的参赛让人眼前一亮。

第一天彩排,由于内容多,大家又是第一次在一起磨合,所以到了最后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丝疲惫。玛利亚却全然不顾,累了就扶着引导牌蹲一会儿歇歇脚,或者干脆席地而坐,歇一会儿再继续站起来随时准备进行彩排。一直到彩排最后,玛利亚看上去也都是精神抖擞的,分别时还跟同事们确认了明天早上需要注意的重要事项,才离开运动会场地。

运动会那天,伴随着初秋早晨和煦的阳光和凉爽的秋风。一头褐色头发的玛利亚身穿一套亮粉色运动装,白色运动鞋,昂首阔步地高举印有“国际工程事业部”的引导牌,带领中建一局国际工程事业部方阵,伴随着“携手海外,共创未来”的响亮口号精神抖擞地经过主席台接受检阅。玛利亚的形象成为对“携手海外,共创未来”这八个字的最好诠释。

□本报记者 马超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