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如何让“最难就业季”成为过去
地下微整形为何喜欢“整”熟人
奇葩论文 是如何过关的
百善孝为先 别当“甩老族”
乱收费
最严电话实名制 需要精细化监管
“问题牛奶进入幼儿园”要查到底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5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奇葩论文 是如何过关的

 

“太奇葩了!”“毛病连小学生都能看出来!”……这是一位教授、博导参加教育部博士论文抽检的评审工作时,看到一篇2014年的博士论文后愤然写下的“读后感”。教授说:标题已经“low”到底了,而内容也“high”不到哪里去……可以看出,学生和导师都极不认真,极不负责。教授向教育部发问,能将这位博士召回么?(5月24日《南方都市报》)

七拼八凑、言不达意的这篇长达八九万字的博士论文,被南京师范大学陈吉德教授抖露出来,再次将高校“学术不端”的问题晾晒在了大庭广众之下。陈吉德教授的几乎是要愤怒了,“上帝呀,这是我迄今见到的前无古人、估计也后无来者的雷人标题。此标题不但其长无比,而且语病多多……”这样一篇博士论文虽然没有“剽窃抄袭”那般令人不齿,但也的确是太奇葩了,也一定程度让公众对高校里本来严肃神圣的学术研究产生怀疑,这篇论文会是绝无仅有的吗?

粗制滥造的博士毕业论文是如何“过五关斩六将”,一路策马扬鞭通过答辩的,估计像陈吉德教授有如此想法的人会很多吧。学术规范和学风的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针对审核中出现的如此“不堪”,令人“难以忍受”的论文缔造者和所谓的导师们,如果得不到任何的惩戒,难免会产生“破窗效应”,这是值得警惕的事情。众所周知,工厂里生产的商品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国家都有“召回”制,而差得离谱的论文创作者按照如是规则,也应该“回炉重炼”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源泉。而每一项创新都不会是“无源之水”,都和学术紧密相关。防止“奇葩论文”等学术进一步恶化,为“智造中国”加力添薪,必须规范学术的成长过程,尽快完善征信系统,并将学术不端者在一定范围内“公之于众”。□樊树林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