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社会纪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有一群用心做公益的摄影人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6年5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鑫洋摄影协会
有一群用心做公益的摄影人

许洪绪与通州耳蜗培训学校的孩子们
许洪绪向少数民族学生捐赠相机
许洪绪跟少数民族孩子在一起
 

“我们因为爱好摄影走到了一起,更因为同样怀揣着爱心,并热心公益事业走到一起。”许洪绪是鑫洋摄影协会的主席,一生热爱摄影、旅游的他,怀揣着一份热忱,在2013年拉起了鑫洋摄影协会这样一支队伍,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名会员参与其中。许洪绪说,“我们坚持鑫洋是平台、摄影是纽带、公益爱心是事业的理念,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为更多人带去快乐、理想和信念。”

组建协会 承载摄影和爱心两个愿望

跟很多摄影协会一样,起初,鑫洋摄影协会也是一个专业技术交流的组织,加入到协会的大多是喜欢摄影的在职职工和部分退休职工。

“入行多年,我身边有很多优秀的摄影家,以及在摄影理论、教育、技术、制作等方面富有成就的专家。”许洪绪告诉记者,利用他在圈内的资源,拉起队伍,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一呼百应。但如何建设和带好这支队伍就不那么容易了。

凭借在其他摄影协会任职和以往的工作经验,许洪绪很快建起了鑫洋摄影协会的组织架构,协会内设秘书处、办公室、栏目部、安全部、策划部、网络部、培训部等行政部门,并任命了相关责任人。

此外,每月组织1次到3次采风、通过网络聊天平台每周进行2次摄影作品点评等活动,让鑫洋摄影协会会员们的摄影技术水平和团队凝聚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可类似的摄影组织在中国到处都是,可以说是遍地开花,鑫洋摄影协会又有什么与众不同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打开了一本《鑫洋摄影协会作品集》。

这本书里,除了刊登很多风景类的摄影作品外,关注老人、儿童以及鑫洋摄影协会活动的照片,十分引人注目。在他们的镜头里,除了包含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还有关注着老人脸上的皱纹和孩子们天真的笑脸。

“跟鑫洋摄影协会的会员一起接触,你会发现,他们除了拥有一双懂得发现美丽的眼睛,更拥有跟相机镜头一样明亮、美好的心灵。”许洪绪告诉记者,他们的会员活动,除了提高摄影技术水平的专业活动外,就是与公益事业有关。

公益不停

播撒爱心镜头背后的希望

2015年4月,许洪绪带领鑫洋摄影协会的会员们来到了北京大兴区新秋老年公寓,他们在这里捐助成立了第一家“鑫洋爱心创作基地”和“鑫洋爱心图书文化馆”。

“爱心基地和图书馆的成立,意在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让老人们拥有健康乐观的心态,快乐养老。”许洪绪介绍,这其中涉及的费用均是由鑫洋摄影协会会员们捐赠的。“虽然他们捐赠的钱数有多也有少,但一片爱心却都是一样的。”许洪绪告诉记者,鑫洋摄影协会所有的爱心活动都是由会员捐款,并通过公开明细等手段,落实捐款,让专款专用。

据了解,有了这个“鑫洋爱心创作基地”,鑫洋摄影协会会员们常常会去老年公寓看望老人,为他们拍摄照片,用镜头记录老人们的日常生活。“我们还在老年公寓开展了九九重阳摄影大赛,让会员摄影活动与爱心活动相结合。”许洪绪笑着说。

同时,鑫洋摄影协会又在北京通州人工耳蜗培训学校成立了第二家“鑫洋爱心创作基地”,通过开展活动,为那里身患残疾的孩子们留下照片和笑容,并捐赠了总价值6万元的“爱心图书馆”。

除了在北京市内开展爱心、摄影活动,鑫洋摄影协会与国内外多家摄影协会和机构有着密切合作,鑫洋人的爱心之旅也在逐步扩展到全国。

2015年9月,鑫洋摄影协会的会员们又不远千里,去往甘南藏区的卓尼县柳林镇设立了第三家“鑫洋爱心创作基地”。而这次与以往不同的是,会员们与柳林小学的16个藏族贫困生建立起“1对1”的结对关系,16个孩子不仅每个人收到了来自鑫洋摄影协会会员捐赠的1000元助学金,他们还将与鑫洋会员建立长期的联系。教授他们摄影技术,鼓励他们热爱生活。许洪绪说,“希望我们的捐助,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在生活和学习上有所改善,也希望能在他们小小的心灵留下摄影的种子和希望。”

说起捐赠认领的过程,许洪绪还告诉记者,因为只有16个名额,很多会员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爱心和热情。于是,会员们就自发地为那里的贫困学生捐赠学习用品和衣服,送往藏区。

启动“助学工程”

保护传统民族文化

“经过三年的发展,我越来越发现,鑫洋摄影协会会员是多么可爱的一群人。”许洪绪告诉记者,会员们对于公益事业的热情和对于摄影的爱是一样热忱,很多时候,他自己都忍不住为此感动。

但公益事业不是盲目的,爱心也不能过度泛滥。为了组织好、带领好这群可爱的人,许洪绪也琢磨了很多事情。2016年4月1日,鑫洋摄影协会终于开启了新篇章。这一天,由鑫洋摄影协会发起的“鑫洋爱心光影助学工程”在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民族中学启动。

“为什么要发起鑫洋爱心光影助学工程?该工程到底要做什么?”面对记者的问题,许洪绪耐心地进行了一一解答。

“喜欢摄影的人几乎都喜欢旅游,我们在旅游采风中发现美丽,用镜头定格美丽。”许洪绪说,多年的行走让他对传统的民族文化充满了热爱与敬畏。“但让人惋惜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的民族文化在慢慢流逝,光靠国家或少部分人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许洪绪认为,保护和传承传统民族文化需要更多人的加入。

而鑫洋摄影协会启动“光影助学工程”,就是希望通过助学,建立起一支关注和保护民族文化的队伍,特别是让更多的孩子,加入到传承中来。

许洪绪介绍,“光影助学工程”将面向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通过赠送摄影器材,教授摄影技能的方式,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热爱摄影,鼓励他们用镜头记录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

在榕江县民族中学的启动仪式上,鑫洋摄影协会会员向20个热爱摄影的少数民族中学生赠送了相机,并现场教授他们如何使用相机和基本的拍摄技巧、方法。

一个正在读高一的侗族男孩在接过相机之后,对许洪绪说:“将来,我要拍摄更多反映侗族文化的照片,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侗族文化,喜欢我们的民族文化。”男孩像捧着宝贝一样,捧着怀里的相机,满脸笑容。这让许洪绪瞬间觉得,“自己正在做的这件事,是多么的有价值。”

的确,在少数民族中,保留着很多未知的民族文化,也许只有少数民族人民,才能真正懂得如何记录和保护。许洪绪告诉记者,除了赠送相机和现场教授摄影技术外,鑫洋摄影协会还将组织这20名学生加入到协会日常摄影作品交流当中来,通过网络平台,让孩子们与其他会员同步学习,在实践中提高摄影水平。

接下来,鑫洋摄影协会还将走进更多的少数民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学校建立联系,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摄影,爱上摄影,培养发现民族文化之美的眼睛。许洪绪说,今年,鑫洋摄影协会将至少走进10所少数民族学校,而未来,鑫洋摄影协会将以走进百所学校,培养百名摄影师为目标,为保护和记录少数民族文化贡献力量。

□ 本报记者 王路曼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