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提速降费措施应更简明直接
不要盲目购买“聪明药”
畅通“生命通道” 还须严格执法
别让手机App 绑架你的生活
低价餐
“礼让斑马线”仍然任重道远
“拾金索酬” 尺度与底线在哪里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5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要盲目购买“聪明药”

 

近日,在微信朋友圈中,多篇文章宣称,韩国首尔江南区一带出现一种“聪明药”,可以“提升认知力和注意力”,是“智力药丸”。记者调查发现,国内也有不少家长通过多种途径寻找、购买这类“聪明药”,给孩子服用,以期提高孩子学习成绩。(5月15日《北京青年报》)

所谓的“聪明药”不过是无良商家借助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渴求,用以促销渔利的噱头。奸商身上不可能流淌道德的血液,学生尤其是家长们可不能被唯利是图的奸商牵着鼻子走。

迷信“聪明药”不如培养思辩精神。假如世上真有“聪明药”,再假如“聪明药”确有立竿见影功效,那么孩子们吃了是否都能上北大清华?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迷信“聪明药”不如调适心态。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习成绩或者说分数并不是判断孩子是否聪明的唯一依据,更不是客观抑或公正的依据。孩子的禀赋个性千差万别决定每一个孩子的聪明表现点各有不同,有的孩子兴趣在读书学习上,而有的孩子在其他方面。低分的孩子不见得不聪明,学习成绩不突出并不代表其他方面都落后;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中,也有许多“书呆子”类型,“书呆子”在其他方面反映多会表现迟钝麻木。无论学生成绩“好坏”,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都是社会的有用之材,秉持这样理念才是教育和社会的正常状态。让孩子吃“聪明药”,归根到底还是“分数成绩膜拜”心理作祟。□涂启智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