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熨斗古镇 遗落在秦巴深处的古董
邂逅 “贵州屋脊”韭菜坪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6年5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熨斗古镇 遗落在秦巴深处的古董

 

熨斗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位于陕西省石泉、汉阴、西乡三县接壤处,并与镇巴县毗邻,因此,也被誉为“鸡鸣四县”之地。独特的地理位置,曾使这里盛极一时,南来北往的商贾,匆匆而过的马帮,都在此驻足停歇。随着现代交通格局的变化,熨斗镇远离了交通主干线,从此冷清下来。然而,古镇却“因祸得福”,原始风貌得以最大限度地保存。今天,熨斗古镇像遗落在深山里的“古董”,刚被人发掘出来,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

地名溯源

有个古镇叫“熨斗”,这个多少有点奇葩的名字可不是现代人杜撰的。其来历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此地原名永兴场、筒车坝,从对面山上看古镇,其地形似古时缝衣用的熨斗,清道光年间更名为熨斗坝。还有一种说法,道光二十三年七月,洪水猛涨,冲毁了沿岸几十架筒车,有阴阳先生说想要防治水患,必须用火物镇压,故将其更名为熨斗。说来也怪,自“熨斗”这个名字叫开后,熨斗一带再也未发生过大的水患,“熨斗”这个古怪的地名就一直叫到现在。

古镇风情

“千人头上一棵树,三步梯子见药铺。熨斗街有三个包,中间有个关帝庙。熨斗街上马鞍行,九个狮子睡一坪,古楼在上层。”这些至今仍鲜活在老人们记忆里的儿时歌谣,佐证了小镇曾经的繁华。源茂盛、天成祥、天成福、天成和等一长串老字号的名字,老人们至今记忆犹新。熨斗镇沿富水河而建,前门临街,后面对河,镇上的居民为了拓展空间,把屋子后方向河上方延伸,由于半截屋子悬空,为了安全起见,下方用结实的木头斜斜地支撑着,这就是古镇民居的一大特色——“吊脚楼”。街道随河弯曲,临河的吊脚楼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临街的房子为铺面,售着日杂百货和风味小吃等,店门则是一块块编着序号的竖木板,开店或是打烊时,木板的撞击声此起彼伏,打破了古镇的宁静。至今,古镇仍有店面使用着这种古老的店门,成了一道即将消失的风景。

戏楼兴衰

古镇呈中间高两头低之势,中间最高处,建有一座戏楼。戏楼始建于道光二十年,后遭兵灾焚毁,曾两次重修未果,至民国三十二年方才建成,可惜文革又遭破坏,后数十载不曾修缮,年久失修,残破不堪。古镇盛行的主要是汉调二黄,上演的剧目大多是《金沙滩》《风波亭》《铡美案》等有关精忠报国、惩恶扬善的传统名戏。解放后,还上演了许多宣传党的政策、倡导移风易俗的现代新戏。2008年,古戏楼恢复重建,斗拱飞檐,气势恢宏,雕梁画栋,古风犹存,成为熨斗古镇和当地旅游景区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如今,每逢镇上举办重大演出活动,古戏楼再次成为焦点,人山人海,再现了古镇曾经的繁华。

庖汤盛会

过去,从熨斗步行,半小时即可进入汉中市地界,半日便可出陕入川,因此,这里的口音和民俗风情与四川很接近,好吃辣,至今盛行坝坝筵、杀年猪、吃庖汤等习俗。“吃庖汤”是流传在陕南山区的一种传统饮食习俗,每逢冬季杀年猪,院子里摆开坝坝筵,几桌或是几十桌同时开席,热闹非凡,其乐融融。如今,熨斗古镇又把坝坝筵和吃庖汤等传统民俗进行了深度挖掘,每年冬季在古戏楼举办一届庖汤会,如今已举办过四届。庖汤盛会上,南来北往的游客把古镇挤得水泄不通。“庖汤宴”最大的特色便是一个“鲜”字,现杀现炖的猪肉,绿如翡翠的白菜,鲜嫩如玉的豆腐,醇厚浓烈的乡酒……阵阵鲜香、纯朴的味道在古镇弥漫,人们都沉浸在“庖汤宴”的欢乐之中。

去熨斗古镇,可经西(安)——汉(中)或十(堰)——天(水)等高速公路到达石泉县城,再经地方公路1小时左右即可到达。吃的绝对地道、便宜,住的简朴、古雅,出镇西一公里便是国家AAAA级景区汉江燕翔洞,没有游客扎堆的拥挤,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

□黄平安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