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足迹
3上一版  下一版4
 
魔术师李宁的“魔法世界观”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6年5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魔术师李宁的“魔法世界观”

李宁在舞台下与小朋友亲密互动
李宁组织开展夏令营活动,分享快乐魔术
 

说起魔术师李宁,可能这个名字并不是家喻户晓,但说起曾有魔术师15秒穿越长江,一定有很多人都还记得,那个直播曾轰动一时。而当记者见到那个曾用15秒穿越长江,凭借《移形换影——三变》一举拿下第十六届蒙特卡罗世界明星魔术比赛“金魔棒奖”的获得者李宁时,他彬彬儒雅,幽默淡然。

他是亚洲唯一的 “金魔棒奖”获得者

那个“金魔棒奖”的奖杯就放在李宁的工作室里,低调的犹如李宁本人。

蒙特卡罗国际魔术大赛素有魔术界的奥斯卡之称,而每届大赛中都由摩纳哥王室颁发唯一一个金魔棒奖,更象征着世界各国顶尖魔术师的最高成就。

“在蒙特卡罗国际魔术大赛中,很少有中国面孔出现,甚至少有亚洲人参加。”李宁笑着对记者说。但这个唯一出现在蒙特卡罗国际魔术大赛中的北京小伙,就这样不声不响的斩获了金魔棒奖。截止到目前,他也仍然是亚洲唯一一个金魔棒奖获得者。

获奖的作品叫做《移形换影——三变》,是将川剧传统变脸表演形式与变服装、变伞三个独立单元细胞有机地融合到了一起,在瞬间进行同步变换。在2000年前后,李宁创作表演的《移形换影——三变》几乎成了一个开拓性的创举。“我的整个表演都极具中国风,因为我是中国人,我依托我们中国的文化背景去创作节目,才能打入国际的舞台。”而事实上,这样极具中国特色的魔术表演的确赢得了世界的认可。

在接过金魔棒奖的奖杯后,魔术师李宁的名字就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但正如他说的,“机遇永远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16岁开始学艺,历经磨砺,十年后,26岁的他,才有勇气和信心站在蒙特卡罗国际魔术大赛的舞台上。

李宁将学习魔术归纳为“知、学、演”三个阶段。首先,在魔术学习前,要了解魔术,了解魔术中的技巧和方式;然后学习的过程就是反复练习,熟能生巧的过程;最后的演,才是最终呈现给观众的神奇之旅。

李宁告诉记者,魔术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门类,它集合音乐、舞蹈、表演、主持等多种艺术形式,“它是更加立体的表演形式。” 李宁说,“在魔术表演过程中,所有的舞蹈、音乐,都要辅助于魔术的神奇,需要多个部分和单元的配合,配合魔术师的创意,最大限度地展示魔术的神秘。”

让李宁倍感欣慰的是,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魔术,并开始学习和研究魔术,在北京很多大学内,都有学生自发组织的“魔术社”。这好像让李宁看到了中国魔术的后备力量,这是他看中的传承。“而魔术艺术的传承,绝不是技术的传播,更多的是魔术师们的精神世界。”

开创户外实景魔术的先河

在李宁心里,自己是一个有情怀的魔术师,拥有自己的魔术梦想。李宁说,中国传统戏法有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这里面蕴含着十分深远的精神所在。而李宁所作的,就是参悟这个被称为“神仙术”的“戏法”,和亦真亦假的人生。

“所谓戏法,实际上就是以戏演法,没有真假。只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享受过程,收获快乐就可以了。知道真假反而没有了其中的趣味。”李宁笑着告诉记者,“都说人生如戏,魔术如此,人生亦如此。”

在李宁的人生里,人们看到的,除了他魔术技艺的高超,还有催人奋进的民族情怀。

2012年11月25日,李宁通过电视直播,仅仅用了15秒,实现2000多米的长江穿越,完成了又一次人类壮举。在他之前,没有一个中国魔术师曾尝试过这样的户外实景魔术。

而在此前,当他自信满满地对大家说“这将是中国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实景穿越魔术,我将是中国穿越长江的第一人”时,很多人都唏嘘不已。在李宁的信念里,世界魔术大师大卫·科波菲尔穿越长城或许足够让世界震撼,但身为中国魔术师的他,在直播镜头的注视下,也一定能完成这次完美的穿越。

云水迷茫,烟波众多,再加上深秋时节的多变天气,穿越当天,可谓是困难重重。对很多人来说,要横跨2000多米宽的长江,完全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而且穿越过程稍有不慎,就会有生命危险。

但李宁却斩钉截铁地表示,穿越长江这样的实景魔术是一个集体创作,不仅要依靠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更离不开社会资源的支持和配合。李宁自信地说,“在直播之前,我们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准备。对于成功与否,我实际上是有信心的。”

据了解,经过实地测量,李宁要穿越的距离,即黄鹤楼和龟山电视塔的直线距离为2公里,而路面距离约为3.1公里。有人假设,在道路完全畅通的情况下,一辆法拉利四座跑车以最高时速完成全程,也需要33.31秒。而李宁要做的,是将这段距离缩短为“15秒”。这超越顶级跑车的速度,绝对算得上是风驰电掣。

对于这么大胆的计划,在直播前后,曾引起很多质疑和猜想。有人说,李宁用了替身,也有人说,可能是3D成像技术制作的。但在李宁看来,他全心全意展示的,是他和他的团队,用智慧呈现出来的神奇和惊喜。

直播的挑战性很大,但李宁做到了。不管那些无端的质疑和议论,李宁所展示的,的确让很多观众大开眼界。“这就是魔术的魅力,它的神奇,它的引人入胜,它的惊喜都让人无法抗拒。”

回归家庭

做女儿的超级奶爸

经过斩获金魔棒奖、“穿越长江”后,李宁的人气和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但似乎就在那段时间里,李宁却越来越少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我不是一个非常喜欢追名逐利的人,所以在真正大红大紫来临之前,我选择回归家庭。”李宁的淡然让人钦佩,他说,魔术是他真正喜欢的事业,但不是赚钱的工具,在女儿出生后,他希望当个好爸爸。于是,希望多多陪伴女儿的李宁变成了超级奶爸。

在李宁的世界观里,魔术是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事情,所以,李宁始终崇尚快乐魔术的理念,“我分享的是一种快乐,不谈真假,也没有欺骗与否,只是通过魔术,让观众在惊喜和神秘中感受快乐。”李宁笑着说,“如果非要说是骗,那我骗的是观众一瞬间的乐趣。”

几年前,一张李宁在人大会议间隙为代表们表演的照片曾在各大媒体上疯传。“我希望,看到我表演魔术的人,都可以对魔术有一个新的理解和认识。”李宁说,用分享魔术,让更多的人感受快乐,是他一直坚持下来的重要动力。

李宁把魔术融入生活,每次女儿想要的礼物,他都会用魔术的方法,将礼物变到孩子身边。“这种惊喜所带来的幸福感,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李宁说,也许魔术可以成为人们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你会一两种魔术,就可能为你的生活增添了很多趣味,而传递的就是一种快乐,这将是一个有意思的人生体验。”

也就是在当了爸爸以后,李宁开始琢磨一件事——魔术教育。“究竟什么才是魔术教育?”“魔术教育能给孩子们带来哪些变化和影响?”带着这些疑问,李宁尝试用自己的理念教授更多孩子学习魔术,他开办夏令营,吸引数百个孩子参与其中,学习和感受魔术的魅力。

李宁认为,魔术,有它独到的思维方式,在表演过程中,如何营造神秘的气氛,如何调动观众的胃口,如何掌控情绪和节奏,然后让观众在魔术师的引导下,拨开层层惊喜,享受魔术的乐趣,这都需要魔术师巧妙的设计。所以,李宁说,“魔术师是个非常高级的设计者。”

而在尝试魔术教育的过程中,李宁也深刻的体会到,学习魔术有助于提升孩子们的自信心、自律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都或多或少得到完善和提升。

李宁回忆,曾经有一个不善言辞和表达的小孩,学习过很多艺术门类,都没办法完全吸引他,不喜欢展示,不愿意沟通的性格,让孩子的家长十分头疼。可通过魔术的学习,这个孩子仿佛找到了自信和真正的快乐。现如今,他不仅愿意在家长和亲朋好友面前展现自己,在参与其他活动过程中,也能表现出良好的掌控力和自信心。

“有研究显示,孩子最在意的价值包括:新奇、神秘、刺激、竞争、挑战、有被肯定的机会等等,而这些价值都能在魔术学习中得到体现和满足。”李宁说,“魔术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同时,对于孩子们智商、情商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李宁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称之为“魔术教育研究”。在李宁的设想里,他的工作室或许将成为一个体验式的中心,孵化出更多的魔术教师,然后通过他们,传播和传递李宁快乐魔术的理念。而对于研究魔术教育,被李宁视为魔术界的一个新的火种,他将自己28年的魔术艺术生涯都倾心于此。

“也许,在我的培养下,这些孩子中真的就会出现未来的顶级魔术师。但即便没有,他们通过学习魔术,拥有快乐,分享快乐,锻炼思维方式,提升自我价值,也将成为他此生受用的财富和无形资产。”李宁笑着说。

呼吁规范魔术行规

保护魔术师的创作成果

采访中,李宁提到了他对“魔术知识产权”的认识和保护,“现如今,人们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于编作者和创作者给予高度的重视,但在魔术领域,知识产权的相关内容,仍然是空白的。”在他看来,近年来魔术行业,暴露出了太多不良的发展动向,揭秘、抄袭等表演在网络上,乃至电视媒体上大肆传播。

一次,在某电视节目中,一个魔术演员表演了一段魔术,现场效果非常精彩。但节目导演当即指出,“这好像是李宁创作的作品,你是他的学生吗?”魔术表演者居然含含糊糊地承认,自己是李宁的学生。

“就这样莫名其妙的多了一个学生,其实我根本就不认识这个人。”话语间,李宁显得有些气愤。电视节目已经播出了,无数观众看到了这个表演,看到了这个所谓的“李宁的学生”。可李宁在感慨,“如果抄袭就可以轻松的获得认可和掌声,谁还去创新啊?”

还有一次,李宁接到一个后辈晚生的电话,电话里对方表达了一连串对于李宁的崇拜,可到最后,他居然告诉李宁,他模仿的李宁的魔术,正在到处进行演出,且演出效果非常好。而演出后,表演者还将演出视频发给李宁,笑着说,“李老师,我想模仿您的作品,请您帮我指导指导吧。”这让李宁哭笑不得。

“自己辛辛苦苦创作的作品,就这样被别人拿走了,甚至之前没有打过任何招呼,也没有标注创作者。”李宁说,他很欣慰,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魔术表演,渴望学习魔术表演,但这样赤裸裸的抄袭,不就等于是在“偷”吗?

在李宁看来,现如今,魔术艺术的表演在备受追捧的同时,存在着很大的行业危机。“中国魔术发展到现在不容易,但抄袭和剽窃让原本规范的行业里,隐藏了极大的隐患。”李宁说,一些魔术表演者的不自重,让魔术创作遇到瓶颈。

“事实上,一个魔术作品里蕴含着创作者很大的心血、精力和智慧,甚至金钱。而表演后所收获掌声、认可、社会影响力,都是作品价值的体现,也应该化作对创作者创作结晶的回报。”

李宁认为,尊重魔术的创作者和发明者,尊重原创,才能维护行业朝着一个和谐良性的方向发展。“当然,仅仅依靠从业者的职业操守和行业自律来约束,是远远不够的。”李宁是北京市人大代表,他也曾多次通过提案的方式,促进相关立法的完善。

“但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李宁说,他在很多的场合下都在呼吁,呼吁魔术的正能量。“要先学艺,先学做人”,李宁呼吁身边所有的从业者,尊重原创,抵制抄袭,保护魔术师的创作成果。

在李宁身边,一大批像他一样的魔术师,严格自律,严守职业操守。“我们更希望,通过法律、制度等手段来给予魔术知识产权足够的保护,促进魔术艺术向更良性的业态发展,这样才会鼓励更多的魔术师投身到魔术作品的创作中来。否则,未来观众看到的,将是雷同或缺少新意的魔术表演。”

李宁说,他期待,中国魔术这门艺术能够发展得更好,能够实现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盛况,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神指引下,让更多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魔术走向世界,展现我们中国文化的魅力。

记者手记:

儒雅 淡然 坚守

走进李宁的工作室,古香古色的家具很有带入感,让人忍不住联想到电影里朴实、深沉的书香世家。可李宁并不是一个呆板的教书先生,他身上散发的,是与魔术同步的神秘感和幽默。李宁打开音响,房间里响起优雅的中国古典音乐,他坐在桌子前,烧水、沏茶。玻璃器皿之间轻微的碰撞和瓷杯里飘出的芬芳,让人很快变得安静下来。

我说李宁是个儒雅的男子,他不矫情,有点随性。他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沉静在自己热爱的魔术里,那不过多追名逐利的心态,让人欣赏。

他说,“我只要活出自己的状态就可以了,不想给魔术掺杂过多名和利的东西。”李宁在事业飞速上升的时候,选择了回归家庭,陪伴爱女;在魔术风靡全国时,他收敛自己大师的光芒,跟孩子们一起分享快乐魔术;在魔术表演抄袭成风的时候,他毅然地动员身边的从业者,站在职业操守的这一头,捍卫原创魔术。

李宁所做的,没有一次随波逐流。“可能在别人看来,我有点怪,但我相信,我所做的,是遵从了我的内心,守护了我的魔术梦想。”李宁说,从拜师学艺第一天起,师父就告诉他,真正的魔术师,应该是一个全科,是能充分调动任何辅助形式,最终完美展现神奇与惊喜的多面手。所以在这20多年来,李宁一直朝着师傅所说的方向而努力。

“至今,我也不敢说自己是个真正的魔术大师,但我相信,我终将能实现自己的魔术梦想,成为自己梦想中的那个人。”李宁低调含蓄的语气里,满是勇敢和自信。他总是尝试别人不敢尝试的东西,他总是研究别人不愿思考的难题。

在李宁特立独行的魔法世界里,记者看到的是一个儒雅的男子,有着刚毅的性格和淡然低调的神情,专注的走在中国魔术发展的前端。

□本报记者 王路曼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