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记忆中的劳模
26碗豌豆饭
因为我是母亲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4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26碗豌豆饭

 

我的童年时代,恰逢农村大集体的火热。爷爷奶奶去世得早,父母早出晚归,我便没人照看。

好在,队里有几个年岁相仿的孩子,大人出去忙活的时候,我们便聚在一起,想出各种各样的花样,以此来打发时间。砌石头房子,在野外烤红薯,用指甲花涂了鲜红的指甲扮新娘。这些纯真的活动,将原本苦涩的生活装扮得丰富多彩。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每年的四五月间,豌豆成熟的季节,我们边喊着“太太,抬果果”,边被太太们慈爱地牵着拉到她们家,去吃香香的豌豆饭的情景。

太太的叫法,在我们家乡,一般是比奶奶年岁稍要大点的女性。她们因为年岁大,不能出工,只能在家里干些喂猪、做饭洗衣之类的活。

四月,当天空中传来布谷鸟的第一声鸣叫的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子,便像听到号召一样,飞奔到豌豆地里,蹲下身来,把豆荚剥开,里面便展现绿色的豆子来。

未成熟的豆子,碧绿小巧的,放在嘴里,有清清的豆香。快要成熟的豆子,绿色渐渐淡开了,放在嘴里,甜丝丝的。而成熟透了的豆子,豆荚呈黑色,豆皮坚硬,一口咬下去,定要磕痛牙。而这时的豆子,晒干后用砂锅爆炒了,才会又香又脆。我最喜欢的,还是这快要成熟的豆子。

当四月的清风轻拂亭亭玉立的豆杆,碧绿的豆荚炫耀着骄人的身材时,田野里一片清幽的绿色。望一眼便赏心悦目,沁人心脾。置身于田野中,飞奔着,将豆子摘下,剥开,滚圆滚圆的豆子便呈现在眼前。一捧,两捧,放不下了,把穿在身上的衣服掀起,用衣服把豆子兜起来。直到衣服也塞不下了,才不舍地离开。

走的时候,还不忘扯一把豌豆叶,把叶子用绳子扎起来,就是最好的毽子。这毽子,在脚上发出“叭,叭”声,很是清脆。太太们总会牵了我的小手,慈爱地带我去她们家吃饭。我摘的那些果果,有时也会成为饭桌上的佳肴。煮了,炖了,或是放在饭里蒸了,粉粉的味道,香甜香甜的。

我记得有一次,屋后的一位姓王的太太牵我去她家吃饭,她的儿子特淘气,每次只给我盛一小勺饭,一口就能吃完。我也毫不客气,吃完就让他帮我盛,他笑嘻嘻不厌其烦地数着给我盛饭的次数,直到他数完26,我才满足地抹了一下嘴巴说饱了,不吃了。

这件事情,后来成为众多村民的笑料。想想自己当时真的很幸福,26碗豌豆饭,连着爱和纵容,那是我记忆里最深的美味啊。

上次回家,和母亲坐在一起拉家常,她又提起26碗豌豆饭。我笑,那些连着豆香的豌豆饭,让胃部一点一点地温暖,心里的感激再次涌起。那些从成人嘴里挤出的豌豆饭,是乡邻们对我的无限关怀和照顾。

内心里对豌豆的感情,无论我走到天涯海角,都是这一生最难以割舍的牵绊。

□刘希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