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杭州协警蹿红诠释业精于勤
治理“黑一日游”得下猛药
三十年磨一刀 “磨”的是工匠精神
网评锐语
伪专家
远程招聘、视频面试值得推广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4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十年磨一刀 “磨”的是工匠精神

 

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首席技师耿家盛跟着昆重第一位高级车工技师黄廷富学习磨刀。黄师傅拿来一把车刀,磨好了递到耿家盛手里,让耿家盛照着磨。耿家盛就找来几把报废的车刀,老老实实站在砂轮机前,一磨就是一个星期。“成天反复磨刀,当时也觉得乏味。每当这时,脑子里就有父亲和师傅传授给我的话,他们说的是同一个道理:车工就玩儿‘一把刀’,刀好,活就不会差。”耿家盛说。这把刀,耿家盛一磨就磨了30多年。(4月28日《经济日报》)

“三十年磨一刀”,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这个标准似乎不高,但要真正干好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也不是那么简单。能够做到“三十年磨一刀”是一种智慧,是时代需要的“工匠精神”。它不是一意孤行的固执,而是繁华过后的觉醒,不是缺乏思想的单纯,而是一种去繁就简的境界。

其实,耿家盛干的就是工匠活,人人皆可成为像他一样的工匠。要有工匠精神。我们倡导工匠精神,不是说每个人都要“身怀绝技”,它强调的是对品质的极致追求,是99%到99.99%的过程,是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追求进步的过程。

愚公荷锄移山,终得天帝相助;达摩静坐参禅,石壁为之感化。我想,当“三十年磨一刀”变为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时,任何艰难困苦,就会在你的面前变得微不足道。“三十年磨一刀”会让你学会坚持,带给你屡败屡战的希望,能带你让心先到达那个地方,让你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咬定青山不放松,能让你退可以养家糊口——“天干饿不死手艺人”,进可以修为艺术——站在“国家技能大师”这一人生巅峰。

□童其君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