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田仙峪村闲置农宅“活”起来
聚焦一线
杨利伟刘洋王亚平 为普通民众支招“太空旅游”
“高大上”航天技术 走进寻常百姓“衣食住行”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4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利伟刘洋王亚平 为普通民众支招“太空旅游”

 

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太空旅游也越来越有可能成为普通人可以实现的梦想。

但想要去太空旅游,需要做哪些准备呢?在首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中国的航天员们,他们都曾经执行了我国的载人航天任务,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作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对想去太空旅游的普通民众支招:“太空游客既要有身体的准备,也要有太空知识的准备。”

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认为,尤其是身体方面,太空游客最起码能承受住发射和返回时对身体的负荷。“特别要确保心脏、心血管机能都能适应太空这种失重的环境。到了太空,吃喝拉撒睡都是一门技术活,跟地面完全不同,要自己照顾好自己。”刘洋说。

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表示,如果将来人们想要进行太空旅游,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要做好全面的准备,即便是航天员上太空,都要经过严格训练,通过严格考核。

神九航天员刘旺在与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们交流时表示,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科学研究将成为未来人们进入太空的主要任务。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透露,中国计划在2022年前后建成空间站,鉴于空间站任务对航天员身心素质及专业知识要求更高,从第三批开始,将从与载人航天工程相关的研制部门选拔工程师,加入到航天员的队伍。

周建平还表示,随着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医生、心理学家也会有入选的可能。

“但目前太空旅游最大的限制在于往返的成本。”周建平说,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会随之带来成本的降低,中国普通民众去太空遨游的梦想很可能会实现。

杨利伟也认为,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未来太空之行的体验也会不断改善,“例如,未来发射时的速度可能变得更平缓,将身体承受的负荷降到最小,让普通人也能适应。”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