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社会纪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京西山区街道的3名社工女孩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6年4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京西山区街道的3名社工女孩
“玉皇庙、落坡岭、木城涧、千军台”,这些好听的地名,让我们联想到了美丽的山中景色。京西门头沟的大山中,九个这样的社区形成了大台街道的曲折地貌。有三名年轻的社工女孩,就服务于这个独特的山区街道。
指导志愿者填写服务协议
入户了解老年人生活情况
活动之后给老人们合影
教授老人做保健操
指导老人做头部运动
征询老人对饭菜质量的意见
 

三名社工女孩在大台扎下了根

今年23岁的武晓霞来自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她是一名藏族女孩。

她大学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在大学里武晓霞开始接触社工,并慢慢喜欢上了社工这个专业,身边的人也都说她比较适合这个专业,因为她是一个有爱心的姑娘。

大三实习的时候,武晓霞和班里的另外一位同学选择了门头沟大台街道,第一次从书本和理论中走到了实践当中,她在大台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神圣和给别人带来的帮助,更加坚定了她走社工这条路。

山路曲折,这里与北京市区比起来,生活相对闭塞。大量的流动人口,以及当地的老人、妇女、孩子,是生活在这里的主要居民。没有娱乐场所、购物、集市,甚至菜市都是每周一开,这里居民只能自娱自乐,自发组织在广场上跳跳舞,压压铁路,打打泉水。这种自得其乐中,也透着无奈与无聊。为了让他们能“透透气,见世面”,大台街道为此没少费心。

2014年的夏天,立德社工的三位姑娘,在这里扎下了根。除了藏族女孩武晓霞,来自江苏的亚丽也是这几个姑娘中的一个。她和其它两位女孩初来时一样,爱上了大台的青山、蓝天、白云和清新的空气。

“从开始入户访谈时的生疏,到后来我们走在社区里,能与越来越多的居民打招呼、问候,我们慢慢和他们有了家人的感觉。”云南妹子鲁婷感慨地说。“虽然感觉很累,但是为了这些人,内心很有冲劲”。亚丽分享着自己的感受。

在困难和挑战中找到了幸福感

社工不是个轻松的行业,在大山中更不是。由于服务对象不同,她们在活动中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个姑娘都担任过培训师、讲师、舞蹈、手语、手工、瑜伽等不同的工作。从活动的策划、执行、到工作收尾,都要由姑娘们自己来完成。鲁婷说,通过在陌生的环境与社区居民聊天,她感觉自己“特别能说,越来越开朗了。”

大台街道的支持、服务对象的一点点变化都是作为社工前进的最大动力。姑娘们深深关心着自己的服务对象们。以最基础的残障服务项目为例,普通人提起残疾人可能感觉不知如何相处,但从事社工专业的姑娘们明白,残疾人的世界很简单——很小的一件事都可以让他们开心或不开心。亲手穿上一个小珠子,得到了社工的肯定,都会露出灿烂的笑容;自己的手工艺品没有同伴做的好看,心情也会马上变坏,简单的像孩子一样。“只要付出时间和陪伴,他们就会很满足。”这是社工女孩对残疾人的评语。

跟他们相处久了,社工女孩的心里也像山野里的风一样,简单,纯净,还有着怡人的美感。

但是刚来大台工作的时候,对这些年轻女孩也是不小的挑战。武晓霞刚开始就很不适应,特别是做老年人工作,觉得特别的难,看到一些困难的老年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帮助他们。后来在同事的帮助下,她开始慢慢找到了一些方法。

晓霞从老年人感兴趣的入手,山区医疗资源缺乏,就为他们联系高质量的医院进行义诊讲座,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比如健身操、舞蹈、书法等。跟老年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并在活动中观察一些老人,建立个案,跟踪老年人的需求并进行服务。很快,她受到了当地老人的喜爱,她也慢慢找到了幸福感。

排除层层障碍开启了老年餐桌

让晓霞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在去年底和今年初,大台的一个社区老年人占很大比重,这些老年人基本上都是大台矿上的退休工人和家属,子女很多都在外边工作,有些老年人的吃饭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且社区连一个小饭馆都没有,所以社工们开始着手解决社区的老年餐桌难题。

晓霞说,“在解决老年餐桌的半年内,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志愿者的补贴数额不是街道方不满意就是志愿者不满意,找了很多志愿者人选,对方都不愿意参与进来,觉得责任很大,怕自己担负不起;一些老年人又觉得会花很多钱,而想参与的老年人却一直在问我们什么时候老年餐桌可以开始了。那段时间真的太痛苦了!”

最终在机构的同事和社区的帮助下,他们找到了邻里互助的形式去做这件事情,志愿者每天在家做完饭之后送到老人家中,这样老人就可以在家里享受到老年餐桌的服务了。

“今年4月1日,终于将餐桌开起来了。第一天志愿者去送餐的时候,我跟着去了,看着长期不能好好吃饭的老人,抱着碗狼吞虎咽的样子,觉得自己之前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虽然现在参与的老年人还不是很多,但是我相信只要做得好,一定会有更多的老人参与进来的。”晓霞感慨地说。

“虽然工作才一年多的时间,但是觉得在为老年人工作中,一定要把这些老年人当做自己的爷爷奶奶来看待,这样你才会更快被他们接受,能够更好的为他们服务。”

为当地孩子们建立起小书屋

大山中的流动妇女和儿童工作却是有难度的。这里的资源较贫瘠,孩子们想得到些捐赠的新书,学到些艺术类的课外内容都比市里难的多。借助立德社工的平台,姑娘们已经为当地孩子们建立起了小书屋。“我们还缺书,缺来这里教孩子们琴棋书画的老师,公益的老师。”这是她们常常传递给城里同事们的信息。

这里的妇女们多是无业的矿工家属,都想学些技术,做些零活儿,补贴家用。这些迫切的需求,常常驱动姑娘们不停地寻找大山外的资源。她们设想,如果自己是这些孩子或妇女,会有怎样的期待与渴望。“越处越像姐妹,就越来越为她们操心,真想为她们找到条路。”亚丽感叹道。

学种植,学舞蹈,学女红,这些课程由姑娘们自己担纲,目前已经走上了正轨。

两年时间里,姑娘们的主要服务集中在玉皇庙、灰地、桃园、双红等社区,同时也辐射了较远的黄土台、落坡岭、木城涧、大台等地。三个姑娘吃在这里住在这里,每天的时间除了开展社区服务,与其他社区居民没什么两样。

吃完晚饭,三位姑娘常结伴而行,出去走走铁轨,看看社区广场的居民在做些什么。和其它年轻姑娘一样,有时候她们也会去小卖店给自己买点零食,晚上回到办公室整理一天的材料,一天就这样过去了。驻扎时间久了,街道领导把女孩儿们当做了自己的同事,也把立德机构当做了街道的一个部门。

坚持做社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因为几乎所有的琐事她们都要亲力亲为。社工行业本身还不被群众普遍了解,入户或者服务时常被拒之门外。但山里的这三位姑娘,她们坚持下来了,“能够为大山里的人们做些事,虽然很累,但是我们的心里特别有成就感,每一天的心情都像山里的蓝天、白云、绿树,生机勃勃而美好,充满奋进的动力。” 鲁婷充满感情地说。

□本报记者 余翠平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