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娱
3上一版  下一版4
 
荧屏“秀童” 不能没底线
《猎神:冬日之战》
翰墨雅韵立身心
《我的新野蛮女友》
慕田峪开启 全国摄影大展
大剧院开启“弦外有声”百场演出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4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翰墨雅韵立身心
——记职工艺术家、北京市地税局干部李建春
 

年轻时当了20年兵,转业后在税务局工作了十几年,无论本职工作多么繁忙,都没有消减他对书法的喜爱,利用一切业余时间苦心钻研这门艺术。不仅能创作,还擅长理论,翰墨雅韵,这就是获得北京市“职工艺术家”称号的市地税局干部李建春。

李建春1960年出生在山西长治,爷爷、父亲和大哥都是当地有名的木匠,受家族影响,他从小就对绘画写字,尤其是在纸上画线产生兴趣。虽然当时没有好的学习环境,但他靠自学练得一笔好字,18岁时被征兵干部相中应招入伍。在部队20年,他忙于工作无暇练笔,38岁转业到北京市地税局,才开始利用空闲时间系统钻研书法艺术,重拾儿时爱好。

李建春对书法的痴迷,在朋友和同事中间是出了名的:他可以推掉所有应酬和聚会,年假里放弃外出旅游,甚至春节休息的七天也不出门,或研读经典著作、或挥毫泼墨、或撰写学术论文,投入时过了饭点是常事,习惯的家人会在他创作时不去打扰。“工作再忙,时间也是能安排出来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贵在坚持。”

与其他人不同,他练习书法是从理论学起,研读时代背景、艺术特征等知识,仔细体会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感悟书法名人的用笔之道。他认为理论基础打扎实,再指导书法实践,有助于技艺更加深入,“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

在书法众多流派中,李建春独爱篆文,“篆文是象形文字,字中有画,画中有字,书写时特别有画面感。”为了写好篆文,他家的书桌上常年摆放着《诗经》《易经》《说文解字》《殷周金文集成》《尔雅音训》等经典著作,以便随时查阅。他的一方印章名为“日临百字 日写千文 日读万言”,这是他的钻研箴言,自言是自己能从普通书法爱好者上升到一定层次的秘笈。

多年的苦心钻研,李建春写下多篇对书法理论和书法大家的论文,其中有写当代书法大家沈鹏的文章;后来又考入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创研班深造,近距离与沈鹏相识。在出版书法论文集前夕,他向沈鹏提出题名的请求,沈鹏的书法对外润格不菲,而且不可能有求必应,他没抱太大希望。不想只过了一周,沈老的秘书就来电通知,沈老竟然给他的两本书分别题了名,让他特别感动。2013年,沈鹏题名、中国辞赋家联合会副主席刘长焕作赋、李建春书写的篆书长卷《中华航天赋》,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展览馆永久收藏。

在增进个人技艺的同时,李建春也发挥特长,带动周围人共享艺术的乐趣。他利用单位楼道走廊空间创办“文化长廊”,征集全局干部和职工子女作品200件,分为书法、绘画、摄影、箴言四个展区,给单位平添了不少文化气息。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到大学讲课,赴日文化交流,到老区辅导青少年书法,创作书法作品筹集善款等,生活非常充实。

当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书画艺术院副院长;获得中国书画报“2011中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寅虎咏春全国诗书画印四绝大赛金质奖、全国税务系统建党90周年书法一等奖;著有《西周金文书法审美文化初探》等多本著作……把业余爱好变成一生的精神追求,尽情享受翰墨雅韵的味道,李建春乐在其中。

□本报记者 任洁 文/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