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北沟村凭啥招来了“洋邻居”?
医保结算“全国漫游” 还需迈过“几道槛”?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6年4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沟村凭啥招来了“洋邻居”?

北沟村支部书记王全为参观者介绍村史
 

在怀柔区慕田峪长城脚下,有一个不大却十分干净、别致的小山村。这个名叫北沟村的地方,不但有祖祖辈辈生活在此的农民,还可以经常见到来此度假的外国朋友,甚至吸引了13户来自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国家的外国人在这里安家置业。可谁又能想到,这个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的山村,曾经是个有名的贫困村。是什么改变了这里?

在怀柔区慕田峪长城脚下,有一个不大却十分干净、别致的小山村。这个名叫北沟村的地方,不但有祖祖辈辈生活在此的农民,还可以经常见到来此度假的外国朋友,甚至吸引了13户来自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国家的外国人在这里安家置业。可谁又能想到,这个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的山村,曾经是个有名的贫困村。是什么改变了这里?

先改环境再立规矩

2004年以前的北沟村,垃圾乱扔、污水乱倒、杂物乱堆。除了进村公路外,村里找不到一块水泥地。不要说是外地人,就是本村村民都对村子不满意。一位在外地上学的村里孩子曾经说:“这里太穷了,要是我以后有了儿子,绝不让他知道地球上还有个北沟村。”面对这种村容脏乱、基础落后、人心涣散的局面,引领发展该从何抓起?新上任的村支部书记王全和村党支部一班人经过充分研究,一致认为,村子要发展,环境先改变,要把改变村容村貌作为切入点,通过带领干部群众优化村庄外在环境,同步改变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为发展营造良好的物质和人文环境。

那时,北沟村村民有乱堆柴草的习惯,走在村里,到处可见杂乱无章的柴草堆。王全就拿着相机,一张张全拍下来。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上,他一口气给大家看了110张村里柴草乱堆的照片。当时,有些人就坐不住了,因为一些党员在照片里看到了自家的柴草堆。“群众怎么做,就看党员的。党员必须要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在村党支部的要求下,全体党员带头,先把自己家的柴草堆归置好。整理过的柴草堆,根部全部朝外,整齐美观。在党员的带动下,全体村民也开始整理自家的柴草堆。一个月过后,北沟村柴草乱堆的现象彻底消失了。

之后,村“两委”班子成员又带着村内党员积极行动起来,实行承诺制,划定责任区,开展整个村子的卫生清扫和环境治理。“当时村党支部决定,把每月5日定为党员清洁日,全村32个党员,分成六组,分片划定责任区。一到清洁日,全体党员必须到自己的责任区打算卫生。这一制度一直坚持至今。”王全回忆道,刚开始不少村民不理解,认为是在做秀。时间长了,他们看到不论刮风下雨党员干部都在雷打不动地为村子义务劳动,自家门前也敞亮了,村子干净了,渐渐地被感动并自愿加入到村子的环境改造中来。

看到这一契机,王全和村“两委”干部入户征求村民意见,最终修订完善了包括22大项、260余小项条款的《村规民约》。王全介绍:“《村规民约》的22大项260个小项中,没有一条是抄来的,都是村干部从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经过全村户主签字通过。”村规民约涉及村子管理方方面面的事务,全村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带动全体村民以户为单位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日常环境管理,做到柴草有序摆放,砂石料进院堆放,家禽圈养,宠物不上街,杂物不乱堆,形成了维护村容整洁的长效机制。如今,北沟村村民整齐摆放的柴草垛,已经成为村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与此同时,村党支部注意用好区委区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利用政府投入的1000余万元,组织全体村民兴建村级公路,解决村子交通问题;修建深水井,让村民喝上卫生达标的饮用水。“当时村里还有外债,请不起施工队,我就带领党员干部一起,自己动手修路。”

村貌好了再提素质

北沟村的村民与洋邻居可以说是亲如一家。这可与村党支部的“提素工程”分不开。

在北沟村的主要街道两旁,雕刻着许多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壁画。“这是村内修建的‘传统文化一条街’。因为,只有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村民素质,才能为北沟长远的发展打造良好的环境。”王全说,“在他的倡导下,从2008年起,北沟村对村民开展素质教育,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教育村民,同时也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民俗文化内涵。”

此外,村党组织还专门邀请大学教师来村教授传统文化课,定期为村民播放《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传统文化影视节目,并通过发放香皂、洗衣粉等小礼物的形式,调动村民学习的积极性。如今,北沟村通过不断丰富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式,形成了周一听(村级广播)、周中看(宣传橱窗)、周末围着屏幕转(数字影院)的立体式学习模式,将学习受众扩大到了每个村民。与此同时,村党组织又不定期开展村民演讲、村干部宣讲、儿童表演及各类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引导村民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发扬优良传统文化、规范自身行为。

现在的北沟村,守礼仪、讲文明在全村干部群众中蔚然成风,包容、厚德的良好人文环境初步形成。“以前,村里把每年的3月30日、31日两天设为‘矛盾调解日’,村民家里或村民之间有矛盾纠纷的,都可以提前报名,到这两天,由村干部出面集中解决。”王全说,当时,因为不孝顺老人、宅基地纠纷、邻里矛盾等,每年都有十几户报名,一解决就涉及二三十户,让村干部解决起来很头疼。但自打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一年后,调解日再也没人报名了。

好梧桐引来“洋凤凰”

在北沟村委会旁边,有一座非常古旧但却非常有名的小院——“小庐面”餐厅。在以前,它可是这个村最破败的一处院子了。2005年,美国人萨洋夫妻走进北沟村,相中了这处院子,仅稍加整理,就用它经营起高档餐饮。

随后几年,又有十几户外国人走进北沟村,租下老宅院,进行修旧如旧的改造后,或自住,或变成高端度假设施对外接待。

要说最能体现出北沟村保护原生态特色的地方,要数瓦厂酒店了。过去,它是村里的琉璃瓦厂,关停后,这片废弃厂房在村民眼里只剩下建设用地的价值。但萨洋租下来后,没有推倒重建,而是在保持原始风貌的基础上,改造成了高档酒店。“过去做琉璃瓦用的架板,在我们看来,一点儿用都没有,只能扔掉、砸掉、埋掉。但萨洋却把它原封不动地镶嵌在了墙里,成了独一无二的装饰,还能提醒来客这家酒店曾经的历史。”王全说,厂里剩下的一些碎瓦片,也被萨洋用来铺路、镶嵌在墙面上,成了独具一格、色彩缤纷的装饰,“就连烧瓦的窑洞,也被萨洋保留了原来的火烧痕迹。萨洋对我说过,这世上没有废品,只是搁错了位置!”

这让王全和村民受到启发:保护好老宅院,留住乡愁,才是民俗接待的精髓!在这些外国人的影响下,村民们也开始照猫画虎改造起了老宅子,以便兴办民俗接待。如今,全村已办起了30来户民俗院,和老外的洋民俗高低端互补,接待着中外游客。

□本报记者 崔欣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