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把安全方针 拍成了MV
深夜书店
我的父亲母亲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4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父亲母亲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又是一年春耕播种季节。看着郊区田野中零星弯腰劳作的农民的身影,又让我想起了远在故乡田间地头不辞辛苦劳作的父亲母亲。

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生活在大山里,日日与青山绿水黄土打交道。一生没有干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是在我心里,他们却是勤劳的象征,如同一杆旗屹立着。

父母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刚好赶上三年自然灾害,日子过得别提有多清苦,按照他们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一半靠吃青草、啃树皮,一半饿着肚子长大的。

这种特殊的童年成长经历,让他们一生信奉“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和“脚踏实地”。所以在我们小的时候,接受父母最多的教诲就是做人做事要“眼勤手快”、“踏踏实实”。

我们小的时候,父母为了能够多挣些钱,好供养我们姊妹三个读书,他们总会趁着农闲时节四处找活干,为此父亲扛过沙袋、铲过煤渣、抬过石头、挑过黄土。母亲也帮别人育过秧苗、锄过草、摘过栗子、采过茶……

2004年,我顺利考入了县重点高中。为了尽快给我凑够学费,父亲和工友一起误信了一个小包工头散布的“去矿山工作,短期就可轻松挣大钱”的消息,去了河北打工。等到了一处矿山后,谁承想那是私人偷偷开的,根本不具备开采资质,不久之后就被查封了。不仅干活的工钱没有拿到,就连食宿都成了问题。直到此时父亲和他的工友才发现上当受骗了,等他们再回过头来找那个小包工头时,他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没有活干,没有经济来源,就得饿肚子。无奈之下,父亲只好和他的工友一起在当地的村子里转悠,帮村民们干个粗活,混口饭吃。不久之后,他们遇上当地村子一户村民修水窖,就去当了搬运工,最后挣得二百多块钱,这才买了回家的车票。

经过这件事之后,父亲就觉得自己一辈子吃了没有文化的亏,所以在后来的日子里,无论他自己再苦再累,家里再贫再穷,他都要我们三个孩子好好学习,即使将来不能够出人头地,也要做个有文化的农民。

从此以后,父亲再没出过远门。和母亲一起,面朝黄土背朝天,靠着在家门口踏踏实实给人干活,用勤劳的双手,换取微薄的收入,把我们三个儿女抚育成人,送出学堂。

走出学堂的我们,虽然未能如父母所愿,出人头地,但父母教育我们的“勤劳”与“脚踏实地”,不仅永远留在了我们脑海,同样让我们觉得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也很自豪。

□颜克存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