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足迹
3上一版  下一版4
 
挥将彩笔斗病魔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6年4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挥将彩笔斗病魔
女画家赵保华的故事
当兵时的赵保华
赵保华夫妇
 

■她30岁以后一直被病魔缠绕着;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先后做了三次心脏手术;

■1999年被诊断出乳腺癌中晚期,医生说她最多能活九个月;

■2014年又不幸患上了脑血栓,右手和右腿都留下了后遗症;

■但她并没有就此消沉,年过四十后毅然拿起画笔,潜心绘画,而这一画,竟画出了一片新天地……近两年由于右手不便,她又开始练习使用左手——

在美讯网上检索赵保华三个字,映入我眼帘的是这样几行文字——

赵保华,女,1948年出生,祖籍河北保定,现定居北京。本人酷爱书画艺术,善长工笔人物和小写意花鸟,尤其以画猫见长,经过长期学习和反复研究,已形成自己的特点和风格,深受大家喜爱。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并多次获奖;享有“世界华人艺术家”称号,2010年作品入编中国书画家大辞典(当代卷)。2012年入编中国书画家收藏指南。作品由美、日、韩、新、马、泰、法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书画爱好者收藏……

不知为什么,我忽然对采访赵保华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知道她以前并不是一位画家,因为生病才成就了她的绘画以及绘画成就。

3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在费了很大的一番周折之后,我终于敲响了位于机场附近一片宿舍楼里的赵保华的家门。开门的是赵保华的爱人,由于事先已经约定,他几乎没说什么就把我引进了屋里。一进屋,就看见赵保华端端地站在那里,尽管头发已经花白,甚至有些凌乱,但她仍然能让人看出她曾有过那幅姣好的面容。落座之后,果然在客厅靠门的一面墙上,我看到了几张她年轻时的照片,照片上的她,年轻漂亮,甘之如饴,如果仅从外表看,其漂亮程度不输给当今任何一个当红的电影明星。

然而眼前的赵保华,左手拄着拐杖,面色微黄,一看就是一个疾病缠身的人。

采访就从她的病情开始——

战胜病魔

说起自己的病,赵保华的脸色一下子暗了下来,她长出了一口气之后,用很低的声音,一边回忆,一边喃喃地向我讲述起她的病史,声音时断时续,看得出,她除去抵御着身体的孱弱之外,还在极力忍受着疾病给她心灵带来的痛苦……

那是1980年,赵保华还在机场办事处上班的时候,本来身体好好的她,不知怎么,突然毫无缘由地咳嗽起来,白天咳,夜里也咳,一开始,她以为是感冒,胡乱吃了点儿药,没当回事,但后来发现,根本不是感冒,不但咳嗽时伴有声嘶,有时甚至连呼吸都感到困难。当飞行员的爱人坐不住了,硬拉着她去了医院,结果一检查,她患的是二尖瓣狭窄,医生说,这个病必须马上住院做二尖瓣扩张手术。赵保华的爱人愣了:怎么会是这样?

其实,在西藏当过5年医务兵的赵保华对自己的病早就有所察觉,她说,在部队时她身上就曾起过环形红斑,只不过那时她还年轻,没把这病当回事。可谁能知道,病情竟能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赵保华望着医生的诊断,沉默了良久,她有点儿不太相信,自己的病会和那些环形红斑能有什么联系。然而,不管她信还是不信,严酷的事实已经摆在那了,那就是她必须住院然后手术。

于是,在爱人的劝说下,她接受了医生的安排。

做完手术后,赵保华果然不再咳嗽了,尽管身体还有些虚弱,但她觉得,在病房里躺几天就会有所恢复,她一心以为动完手术就没什么事儿了,就好了。于是出院后没过几天就高高兴兴地回单位上班了,家人劝她多歇几天,她说上班对于她就是最好的休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由于术后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和调养,风湿在一点一点地侵蚀着她的肌体,而她对于这一切竟然全然不知。

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她的胸膜出现了粘连和钙化。

赵保华是个好强的人,多年的军旅生活,使她在疾病面前,首先想到的是扛着,她想用精神的力量战胜疾病。然而,医生却告诉她,一天都不能扛,她必须接受一次心脏瓣膜手术,否则必有生命之虞。

赵保华听了,只好无奈地接受了医生的意见。这是一次开胸手术,风险极大,经历这种手术的病人,都无异于鬼门关上走一遭。

赵保华闯过了这一关。手术成功了。

手术后不久,赵保华就回到了家里。总是闲不下来的她觉得这一次该真的没事儿了。毕竟这是一次大的手术,闯过了这一关,等待着她的也许将是一马平川。她数着日子,盘算着自己心中的小九九,她对爱人说,想在家再歇些日子,恢复恢复就去上班,说单位里还有好多工作等着她去干呢。爱人望着她还有些憔悴的脸,想劝她,又知道劝不动,就只好无奈地点了点头……然而,就是在她说这话不久的一天夜里,她突然感到身体极度不适,半个身子都几乎动弹不得,刚执行完飞行任务回到家的爱人连夜把她送到了医院,经医生诊断,是心脏掉下的血块“拴”住了她的左腿……医生说,幸好病人来的及时,否则,后果难以想象。但病人这一次要做换金属瓣膜手术。

又是手术,又是一道鬼门关!

听着医生的话,赵宝华知道,不接受也要接受。既然是鬼门关,那就闯吧!她相信生命是顽强的。

所幸的是,这一次,她又闯了过去。

离开岗位

手术是做完了,但赵保华却由于疾病缠身,不得不提前5年离开了工作岗位。

那一年是1994年,她刚满46岁。

46岁,照理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她有些恋恋不舍,却又万不得已。乍一闲下来的赵保华像是一只急速运转的车轮一下子被拔了气门芯一样,内心极度的空虚,极度的不适应,她躺在家里,有时一觉醒来,竟不知身在何处。那段时间,她甚至有一种被社会抛弃了的感觉。随着日子一天天的拉长,她的这种感觉竟愈加强烈起来。毕竟自己才刚刚46岁。46岁,未来的日子还长着呢,长的看不到尽头,难道就这样整天待在家里,一天天地熬日子,一天天地消耗自己的生命?

赵保华不想过这样的日子。她想干点儿事儿,干点儿自己想干的事儿。

可是干什么呢?自己还能干点儿什么呢?那段日子,赵保华待在家里整天就这样不断地问着自己。

她的事很快被邻居一位姓陈的大姐知道了,陈大姐是个热心肠的人,有一天突然跑来告诉她,说有个老干部教画画,挺好的,你不去学学?赵保华听了,先是心里一动,旋即又摇了摇头,她有些犹豫,有些不自信。其实,她何尝不想去学学?可是……画画对于她已经是一件十分遥远的事了。她记得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她就迷上了画画,每天放学回家一做完作业,她就会拿出纸来照着小人儿书画上一会儿,那时,她画得最多的是仕女,她喜欢仕女,她画的仕女有模有样儿的,大人们见了都喜欢……哦,多少年过去了,尽管对于绘画她一直情有独钟,看到街上,商店里有画的,都要站在那儿看上一会儿,可一想到自己这一身的病,她还是犹豫了:学画画——我能行吗?她问爱人,也是问自己。

行——怎么不行?关键时刻,爱人给予了她全力的支持。

看画三年

可以说,赵保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去学画的,她起初的想法十分简单,就是找点儿事干,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谁知对绘画极有兴趣的她没去几次就对画画产生了莫大的兴趣。赵保华是个用心的人,每次听完老师的讲授之后,只要一回到家,马上就迫不及待地铺纸练画,赵保华心里清楚,虽然自己从小就接触过绘画,基础也不错,但真正要画起来还是困难重重。为此,许多小品她一次画不好,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直到满意为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赵保华认定自己对绘画有兴趣,她觉得自己一定能够画好。

然而,命运多舛。

1999年,病魔又一次将赵保华击倒在病床上。这一次的病比哪次都严重,她患的是乳腺癌。由于已经是中晚期,她很快就接受了手术,手术后,医生直截了当地告诉她,她只能存活九个月。

听到这个消息,一向坚强的赵保华哭了。她觉得命运对她实在不公,一而再,再而三地拿疾病来折磨她。九个月,这无疑是向她宣判了死刑!这是为什么呀?赵保华痛苦到了极点。

如今再回首往事,赵保华说,都不知道那段日子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爱人是飞行员,一年有二百五六十天在天上飞,儿子在机场塔台工作,责任重大,丝毫都不能分心。家里只有她。而每当她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她就会胡思乱想,质疑生命,自己吓唬自己,以致最终浑身发抖,大汗淋漓。其实,冷静的时候,她心里比谁都清楚,她这样做于事无补,不但对自己的病情没有丝毫的好处,对家人也是一种影响。为了让爱人和儿子安心工作,赵保华决心继续用绘画分散注意力,驱赶病魔。

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件事,要想真正做好,做出成绩,首先要心无旁骛,精神集中,直至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只有如此,才能踏上成功的台阶。

而这一切,又都离不开一次次的磨砺。

中国画的那些技法,那些运笔轻重,墨淡墨浓,横拖竖抹,没有一样无需经过无数次的磨炼才能成功。

为了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艺,老师和朋友作画时,赵保华就站在旁边观看,一边看,一边用心记,就这样,她一看就是半天儿。渐渐地,那些曾让她头疼的勾、皴、点、染,仿佛善舞者的长袂广袖,在她身上亦愈加自由起来。

赵保华后来说,她看老师和朋友画画一共看了三年。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忽然有一天,她倏然想起:自己生命的延长线,已经大大超过医生所断言的那九个月的长度了!

这样的结果,对于一个被判了“死刑”的病人以及病人的家属来说,无异于天大的喜讯。

赵保华轻轻地闭上眼睛,喃喃地对自己说:既然苍天有眼,我赵保华也决不辜负苍天。

于是,赵保华找来《芥子园画谱》《中国传世花鸟画》等书籍,开始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揣摩起来,她一笔一笔地涂抹,一页一页地临摹,常常是没画到一半就因不满意而前功尽弃。“废纸三千犹觉少”,赵保华就是有这个韧劲儿,每幅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左手学画

就在赵保华画艺不断提高,作品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的时候,无情的病魔又一次向她袭将过来。

2014年2月,她又患上了脑血栓,痊愈后,幸运之神又跟她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她的右手右腿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她用来画画的右手已经完全不能用力,甚至连一张纸都拿不起来,更别说握笔画画了。

怎么办?望着自己的右手,赵保华不知如何是好,毕竟画画要用手啊!现在它不能动了,今后,这画儿画还是不画?对于赵保华来讲,这是一个非常困难也是非常痛苦的抉择。但坚强的赵保华最终没有就此搁下自己心爱的画笔,而是像小学生学习写字那样,开始练习使用左手。

刚开始时,她觉得用左手很别扭,怎么也用不好,尤其是下笔的那一瞬间,不是左了,就是右了,不是上了,就是下了,总是找不准。赵保华就想,那些没有手的人用脚都能写字画画,自己用个左手没那么难,关键还在练习,只要功夫到了,没有练不成的。那段时间,赵保华用废了的纸多了去了,扔的满地都是,爱人没办法,只好把用废了的纸泡在一只装了水的塑料桶里,以减少体积。

就这样,经过近两年的努力,赵保华的“左笔画”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几乎达到了右手的水平。

……

赵保华以画猫见长。像许多画家一样,一开始涉猎广泛,什么都画,到后来逐步有了自己的方向。赵保华也是,从仕女,到牡丹,最终她选择了画猫。

我问过赵保华,一共画过多少猫?

赵保华说,太多了,连自己也记不清了。

赵保华现任中国书画家艺术促进会理事,系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研究员,首都空港书画院院士。

采访手记

采访完赵保华之后,我一直在想,一个被病魔缠身的人,一个被医生早就判了“死刑”的人,是什么力量叫她仍能存活,而且活得如此精彩?

我不想否定医学的作用,因为赵保华几乎每一天都离不开药物的治疗。但是和她患有同样疾病的人却为什么大都印证了医生的预言,早早就撒手人寰?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

我不相信这仅仅是一个医学的奇迹,在我看来,除去医学的作用之外,在赵保华身上有一种很难叫人发现的东西。

我问过赵保华,绘画对于她意味着什么?

她思索了很久,才轻轻吐出两个字:生命。

是的,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而一项工作,兴趣,爱好一旦和生命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也许它真的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

□本报记者 乔健/文 老铁/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