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还原事故真相的“福尔摩斯”
青山绿水的守护者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6年4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山绿水的守护者
——记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生态建设科科长杨元辉
 

当我们提起京郊美景,您一定会滔滔不绝,历史悠久的潭柘寺,风景秀丽的黄花城水长城,最美乡村挂甲峪,自然古村落古北水镇……但是您是否知道,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水保人十几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这就是北京市水保总站近些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杨元辉就是这支建设队伍中的一员,一位绿水青山的守护者。

爱上青山绿水

甘心加班加点

2007年,杨元辉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来到水保总站生态科,从此就同北京的山山水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提起杨元辉,领导们都说,这是个踏实肯干、有想法的小伙子;同事们会说,他热情随和,喜欢帮助别人,就是太爱加班;区县同行说他最接地气,是真的爱这片土地这方山水;设计单位总是无奈地抱怨,说他怎么那么严格;周边的百姓则竖起大拇指,说这孩子就像我们自己的孩子一样,总是在为我们着想。

总站生态科工作繁杂,小流域建设工作涉及的部门多、内容杂,但无论内业工作还是外出下乡,杨元辉总是认真面对,积极投入。再多再难的工作,加班加点也要完成。如果晚上的水保总站有灯亮着,那多半会是杨元辉的办公室。

推广治河理念

走遍大小河道

近年来,北京山区的农民生活条件好了,开始关注环境治理,可是由于理念落后,村子里沟道边修上了高高的浆砌石墙,小河沿抹上了水泥,一条条河流变成渠道,失去了生命……这无疑让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己任的水保工作者痛心疾首。因为西方国家早已秉承顺应自然的理念,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

为了将这种治河理念推广到北京山区,杨元辉同德国专家一起,走遍大小河道,选取项目试点,协调工程方案。一次次的下乡,与当地村镇沟通,争取农民的理解。历时四年,在全市建起6条小流域、100公里河道的近自然恢复示范工程。修复后的河道,行洪安全、水质改善,还增加了娱乐功能,人们更能够亲近自然、亲近河流。看着这山野青青,听着流水淙淙,杨元辉欣慰地笑了。

截至目前,北京市已建成285条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00多平方公里,成功构建起首都的生态屏障。

宣传生态持续

挨家挨户调研

不是建成了就完成任务了,还要让这些生态清洁小流域可以持续发挥效益,但这需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杨元辉又一次次跑到田间地头、挨家挨户发放调研问卷,了解农民的实际困难,宣传生态清洁小流域。

工程建设前期,杨元辉组织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举手表决。工程建设中,他带着同事们提供技术指导,让农民参与施工,动手建设自己的家园。工程完工后,把管护权移交给当地农民。

杨元辉深深认识到,自己的力量有限,只有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中,碧水蓝天的梦想才能实现。

□本报记者 孙艳 文/摄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