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检查过程就是宣传安全的过程
带头人更得发挥“非职务影响力”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6年3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检查过程就是宣传安全的过程
——通州区漷县镇安全生产检查队队长张成
 

自从2009年入职,通州区漷县镇安全生产检查队队长张成已经和安全打了七年的交道。这七年的时间,他从一个不知道安全为何物、跟着领导走街串巷学习的“小兵”,成为一位熟悉安全知识的“老兵”,辖区内420家生产加工企业中的400家企业老板全都认识他。

他的朋友们都知道,张成做安全工作落下了职业病。逛商场时他都要先看看灭火器在什么位置,外出培训住宾馆时他也不忘提醒同事:“进门先看门后防火图,出事了才能知道往哪跑啊!”

企业主越蛮横

越要热心耐心

张成所在的通州区漷县镇位于北京、河北、天津的交界处,周边多是村落、耕地。跨过一条马路就是河北,他经常能收到河北移动发来的欢迎短信。

正是由于这样的地域特点,辖区内大部分是小本经营的企业,一些老板没念过几年书就开公司,骂人、对检查人员态度蛮横是经常事。不过,这也不断练就了张成的耐心和热心。

一次检查中,张成发现一家箱包生产厂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可老板的态度却十分刁蛮。“第一次我去给他送文件,他翘着二郎腿对他说,你给我念念。”张成说,能感觉到,那位老板是故意刁难他。

虽说这是关乎安全员尊严的问题,可张成说:“越是企业主蛮横不配合的时候,越是要热心、耐心地做好自身工作。”

随后的几周里,张成三天两头的就往这家厂子跑,第一个礼拜就去了三次。“我这三次都是去给他送文件,其实能一次给他的,但我都分着给他送去。而且不找别人,每次都找他签收。他第一次、第二次烦我,时间长了,慢慢地看见我就不烦我了。”张成笑着说,这样的办法虽然“土”了点,但是十分奏效。

第四次去的时候,张成就跟老板谈起了重点。厂房屋顶用的彩钢板是禁止使用的材料,一旦着起火来,消防队都救不了。“您看,整改确实要花几万块钱,但是万一出了事,那就是好几百万啊?您干嘛要这样呢?”他诚恳的话语让老板当场就签订了整改计划书。

一周后,张成又来到这家企业,这次谈的是员工宿舍的问题。宿舍住了60多名员工,却只有一个出入口。“您看,万一门口着火了,人就都堵在里面了……”

在张成一次次耐心地劝导下,这家企业最终全部完成了整改。如今,这个企业已经成为了漷县镇里的模范企业。

依靠集市宣传

赢得百姓认可

漷县镇镇域面积113平方公里,下辖61个行政村,是通州区最大的一个乡镇。由于人口居住分散,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成为了难题。村里的主要宣传手段是通过大喇叭播放广播,并通过村里的兼职安全员挨家挨户地发放传单。

在镇政府旁边的广场上,每五天会有一个集市。从2010年开始,张成带领队员到集市上,发放扇子等宣传品,向大家普及安全意识。最初,由于安全意识匮乏,很多人都不敢要,还有人问要不要钱。

经过多年的坚持,如今,大家都知道在集市上穿着制服、发宣传品的人是“搞安全的”,还经常有人主动向他们询问一些安全问题。随着民众安全意识的提高,关于安全方面的群众举报电话也是从无到有,越来越多。

去年,一通匿名电话打了进来,说夜里经常能听到爆炸声,还提供了一辆嫌疑金杯车的车牌号,并告知说那户人家的大门是红色的。张成立即组成了四人小组,穿着便衣到达电话里提到的区域。可到那一看,大部分门都是红色的,没法确定是哪家,那辆金杯车也没看到。

蹲守到了第三天,那辆金杯车终于出现在了队员们的视野里。又经过一个晚上的蹲守,终于在一个民宅内发现了两个正在倒气瓶的男子。现场,乙炔和氧气被并排放置,极易产生危险。“按规定这两种气瓶应该保持5米以上的距离,否则一旦遇到外界因素影响,比如说小猫小狗走路的时候带静电,就会瞬间爆燃。”说到这,张成神情严肃。

当天,两人的生产工具被没收,工商等部门依法进行了处罚。张成联系了附近的液化气站,把气瓶运送到液化气站的规定地点暂存,这才解决了悬在百姓头顶的一颗定时炸弹。

提供免费授课

老板自动整改

“我们的工作是服务企业、帮助企业找到问题所在,从而达到更加安全的目的。”这是张成挂在口头的一句话,他也是这样做的。

除了例行检查外,漷县镇安全生产检查队还提供上门讲课的服务。企业可以提前跟检查队预约,队中三名负责讲课的队员会根据该企业涉及的行业准备相关的课件。不仅手提音响、投影仪自备,有时连投影的幕布都要自己带。

虽然繁琐,但张成却说对工作很有帮助。漷县镇共有420家生产加工企业,其中生产家具的就有80家,他们都是属于重点防火单位。

一次,张成到一个家具厂检查,发现包括喷漆在内所有的工艺、100多名员工都在这个1万2千多平方米的厂房内。不仅如此,厂房内还没有设置消火栓。“根据要求,各个工艺都应该分开,否则极易发生危险。”张成向记者做了解释。

虽然没有听进去张成的整改建议,但老板听说检查队能提供免费的讲课,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便欣然答应了。不到一个月,听完课的老板就投资了70万,主动找消防队设计并安装了正规的消火栓。

曾经有一个家具厂,每年到秋天都会着一把火,用大家的话说就跟定时了似的。张成帮助企业做了多项整改。如今,该企业已经连续三年没着过一次火。“检查过程就是宣传安全的过程。”张成告诉记者,工作八年来,他最大的欣慰就是看着企业变得越来越安全,事故越来越少。

□本报记者 刘欣欣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