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情趣
3上一版  下一版4
 
“95后”大学生拍出震撼大片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5年10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95后”大学生拍出震撼大片

 

一张张大气磅礴,令人惊艳的照片,不是什么名摄影师的大作,而是一个“95后”大学生拍的。为了拍出好照片,他可以爬到楼顶,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只为了等到最美的光线。他就是北京工业大学大二学生李越峥。

最爱拍各种“北京符号”

李越峥,北京人,今年19岁。他在北京工业大学学的是能源动力专业,纯工科,却对摄影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这源于父母的相机。上小学二年级时,父亲拿回一台数码相机,好奇的他开始琢磨,出去郊游时就带着。但那时他还小,没多想,只是觉得很拉风。

到了高二,李越峥花了七八千元,购买了第一台属于自己的相机——佳能550D,一有空就爱摆弄,不会使用,就翻专业书。他不爱打游戏,拍照成为缓解学习压力的最好方法。工薪阶层的父母对摄影不“感冒”,但尊重他的爱好,在资金上大力支持。

上了大学,有了很多空余时间,李越峥出去摄影的次数更多了。摄影有很多领域,他偏爱城市风光类。在他的镜头中,“北京符号”是出现最多的,故宫、角楼、鸟巢、CBD……他把熟悉的建筑拍出了别样的味道,或喧嚣或沉默,或古典或现代,或大气或精致,每一幅都体现了他对建筑和城市的热爱与熟悉。

为拍照上天台 爬32层下楼

他对照片的处理,特别的一点就在于角度上,特别喜欢好天气里站在制高点拍摄。“我喜欢赶好天气,比如日落、火烧云、金秋等等,这样的天让我特别有创作欲望。”城市的制高点,最佳地带往往是建筑物楼顶,摄影圈里戏称爱上楼顶拍摄的为“爬楼党”,他头一次去的是国贸附近一座大厦,一下子就被震住了。从此他成为铁杆“爬楼党”。

李越峥去过多座高楼大厦的屋顶,如果被保安、物业驱赶,他会说几句好话,实在不行再转场,“被赶是常事,我很理解他们,只能自己低调些,拍完赶紧撤,尽量别影响人家的工作。”在他记忆中,最惨的一次不是被赶走,而是有一次来到三元桥附近一座大厦的天台,本想拍黄昏的三环,结果傍晚时起霾,一切景物都变得灰蒙蒙的,无法拍摄。待了两三个小时不见霾退,他悻悻地往下走,结果电梯间和消防通道的连接门上了锁,他只能走楼梯下了32层,到一楼时,又冷又饿的他觉得腿都发软。

今年5、6月,他来到望京一栋在建大楼,那里的保安和电梯工特别热情,他得以坐着施工电梯上了天台。上去一看,已经来了20多个圈里朋友。伴着蓝天白云,和这么多志同道合者一起拍,那一刻他觉得特别幸福。

不主张烧钱购置顶级设备

李越峥把照片发到专业摄影网,赢得很多网友的喝彩和自发转载。有人以为照片拍得好是因为设备好,但他经常用的相机是佳能5D Mark III,带上一个广角镜头、一个标准镜头、一个50mm定焦镜头就够了,加一起不过三四万,其中12-24mm广角镜只花了5000元。“我不追求器材,器材是应该为摄影者服务的。”

虽然摄影玩出了名堂,但务实的他却没有将其作为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不能把摄影当饭吃,我不会专门干这行,还是想找一份正式的工作,摄影就作为副业吧。”无论未来如何,他都会用相机记录生活着的这座城市,记录城市的变迁。

□本报记者 任洁 文/摄 城市风光图片由李越峥提供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