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悦动
3上一版  下一版4
 
张博: 拍《巨浪》差点 眼角膜穿孔
梦回1999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5年10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博: 拍《巨浪》差点 眼角膜穿孔

 

正在北京卫视播出的电视剧《巨浪》,作为一部展现北平青年学生抗战历程的作品,着力展现了一群年轻人的革命成长路。剧中,张博饰演的青年学生吴鸿运凭借“帅萌逗”的气质成为剧中一大亮点。在张博看来,随着一群年轻人的命运起伏,整部戏鲜明分成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在剧情最初的大学校园阶段,吴鸿运、宋玉泉等年轻人意气风发,又懵懂青涩,“看起来就像大学校园里的青春偶像剧”;而在吴鸿运、宋玉泉加入二十九军学生团之后,一群年轻人过铁网、翻障碍、爬泥坑,冒雨苦练军事技术,则像极了一部“军旅青春励志剧”。在一群年轻人真正步入战场,经历战火洗礼之后,整部戏则彰显出了抗战大戏的热血和悲壮。

北京人演北京人,对味儿

张博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演了15年戏,竟然没演过一次北京人,这也是张博内心的一个遗憾。此次“终于能演上一回地道的北京人”,是吸引张博加盟《巨浪》的重要因素,而且是40年代的、更加地道的老北京,这让张博更是毫不犹豫地接下来《巨浪》。在他看来,剧中的吴鸿运是一个既富喜剧色彩又有独特北京风味的小爷们儿,“在他身上,北京的人的幽默、得瑟、仗义、大气都被很好地呈现,可以说是一个北京爷们儿的范本。”

虽然从小生长在四九城,对老北京风味再熟悉不过,在“京味儿”的演绎上,张博还是颇下了一番功夫。他笑称,在中戏上学的时候,曾经使劲扳过自己的“北京口音”,现如今突然让他说回地道的北京话,还真有点不习惯。“但是一说‘京腔’我就特别舒服,有种找回自己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以前没有过的。”

险角膜穿孔告别演艺事业

拍摄抗战戏吃苦受伤,对演员来说可谓家常便饭,而这部戏的拍摄的艰辛程度却非同一般。

演员拍戏,遭遇反季节拍摄是常有的事儿,拍夏天戏的时候头上要冒着汗,但大冬天的张嘴就是白气,为了把白气压下去,拍摄之前就得灌凉水、吃冰棍,冻得舌头都发麻。《巨浪》剧组在山东临沂拍摄时,正值12月到3月的冬季,“赶上冬天的夜里拍淋雨的戏是最惨的,大晚上零下二十多度,再被冷水管喷水,水乍凉乍凉的,浇在头上,头皮立马就跟裂开一样生疼。”张博说。

在一场爬悬崖的戏中,被威亚吊着的张博多次撞到石头上,膝盖和小腿都划出了长长的口子,“至今走路都不是特别利索”。而在拍摄一场与日本鬼子砍杀的戏时,张博竟然“差点告别演艺生涯。”原来,为了制造效果,需要将一碗血浆泼到张博脸上。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一大碗道具用的血浆全部被泼到了张博眼里。“道具用的血浆和化妆用的血浆完全不同,化妆用的是拿蜂蜜和糖浆调制的是可以吃的,但是道具的血浆全是拿洗涤液、颜料这种化学用品配出来的。这样一碗东西进入眼睛,当时我疼得都叫出来了,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了。后来缓了一下之后,我还想坚持把当天戏份拍完,就一直点眼药水。幸亏印小天有经验,他说你这个一定有问题,赶紧去医院。我才从现场赶到当地县城的一个医院。当时就被诊断为眼角膜灼伤,大夫说,再晚来一点,角膜就该穿孔了。”现在回忆起来,张博仍然是心有余悸。不过他也表示,“拍抗战戏,所有演职员都是高危人群,大家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危险,很多人也因为拍抗战戏受伤,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在拍呢?因为这是一个阵地,是有民族情结的地方。这跟苦不苦、累不累,挣多少钱都没关系,作为一个演员,总得有那么一些历史使命感吧。”

□本报记者 高铭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