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西城
3上一版  下一版4
 
解除职工后顾之忧 让青工前途无忧
聚才者“瀛”天下
在这里让员工没有后顾之忧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5年10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珠穆朗玛宾馆
在这里让员工没有后顾之忧

 

让未来无忧

在珠穆朗玛宾馆,有四个特别的“实习学员”,同很多年轻人一样,他们怀揣梦想来到北京,但与一些同龄人相比,他们格外幸运,在这个离家三千多公里的陌生城市里,始终有人像家人一样关心他们。

初到北京的四个年轻人还带着山村里青年人常有的害羞和腼腆,语言障碍首先成为树在他们面前的一面无形屏障。工会委员厍媛媛在回忆他们初到北京的样子时说:“他们刚来的时候,不太能听懂我们说话,也不敢说话,总是低着头,还很容易脸红。”

看到四名藏族学员的情况后,宾馆发动各个部门的负责人想办法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北京的生活。业务上手把手教学,一遍不会教两遍直到他们学会;文化知识上,教他们认汉字写汉字,鼓励他们多说多练;生活上,安排他们和宾馆的藏族员工住在一起,减少他们的陌生感;舞蹈队则邀请他们一起进行清唱练习,帮助他们融入团队。

6月初,宾馆为这四个年轻人组织了一次座谈会,邀请了挑选他们来北京的驻村工作人员。时隔一个多月,看到四人的成长,队长杨志明感到特别欣慰。同为工作队成员的宾馆党支部书记刘燕琪对学员们说:“至今我还难忘4月27日出发时,亲人为你们送行的那一刻,有不舍,更有对你们的期望。经过一个月的环境适应,岗位训练,你们有了不少进步,这些不仅有宾馆的付出,更有你们的努力。希望你们继续加油。”

作为西藏驻京办事处的事业单位,珠穆朗玛宾馆一直在为西藏人才培养默默努力着。在现代社会,对于贫困地区的帮扶,经济资助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人才支持,人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核心因素。工会主席周振婷说这也是宾馆在西藏人才培养上的理念。这不仅是企业的任务,更是职责,特别是作为一家与西藏有密切关系的企业,甚至是义不容辞的。

这四个年轻人将在珠穆朗玛宾馆接受两到三年的培训,主要内容是业务技能、文化知识等,同时也会让他们多了解一些北京的风土人情等。周振婷告诉笔者,宾馆相信在培训结束后,加央他们四人都将成为优秀的人才,回到西藏,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家乡。

让前途无忧

2012年4月18日,员工王军军代表珠穆朗玛宾馆参加了什刹海街道总工会举办的第一届餐饮行业食品雕刻技能比赛,并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为准备好这次比赛,王军军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从构思设计,食材选购,到每一个拼图组件,他都认真仔细,一丝不苟。

当时笔者也在比赛现场,在接受采访时他曾兴奋地说道:“这荣誉不仅仅是我个人的,也是属于宾馆工会的,是工会给了我展现自我的机会,并且得到了大家的鼓励、支持和帮助,才使我的技能在展示中有了进步。”

珠穆朗玛宾馆不断弘扬倡导“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理念,鼓励员工参加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宾馆工会每年都会安排不同主题的技能培训,从礼仪培训到业务培训,不一而足。同时强调员工的“一专多能”,每当举行大型宴会或者活动时,按照工作需要,有的员工可能要做一些本职工作之外的事情,这样的历练,也是对员工潜能的一种探索,让他们更好地发现自己。

为了鼓励员工学习,此宾馆设立了一系列激励制度,对于通过各类等级考试的员工,宾馆不仅会为他们报销学费,还会在工资中给予一定奖励。但奖励是有时效的,以英语等级考试来说,初级有效期是3年,如果过期没有重新参加考试,那么工资中的奖励就会取消。作为涉外宾馆,对服务人员的英语水平有较高的要求,督促激励员工学习英语实际上也是为了能更好的服务客人。目前,宾馆前台的所有服务员都通过了中级旅店服务资格考试。

宾馆在用人机制上也努力做到“为每个员工提供公平的职业发展通道”,并保证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和升迁机制,在保障员工受教育权的同时,加强维护他们的发展权。“企业人员流动率低保障了企业的稳定性,让员工看到未来的发展前景才是留住人才最好的办法。”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