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浸没式戏剧”是近年来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概念,意即打破传统戏剧演员在台上、观众坐台下的观演方式。演员在表演空间中移动,观众也可采取更自主性的观看方式,甚至参与其中。根据观剧视角的不同,每个观众所体验到的剧情也有所差别。这种类似于“罗生门式”的无序性俯瞰体验也正是浸没式戏剧的独特魅力所在。完整的剧情并不是作品的关键,每个人看到的都只是人生的一块碎片,只有等观众走出剧场后,互相谈论起来才有可能一窥时局的全貌。
《梦露之死》讲述的是一个女演员的坠楼,恰巧遇到新法案的颁布,是否自杀竟然演变成一桩案件。而距离她最近的人,在她侥幸生还的情况下,理应对她关怀,可又因为预先设定的有罪推定的前提下,反而置身事外。她从幼时起积淀的忧郁和不安则在这突发的事件里层层向她涌来。每个人口中的她与她眼中的自己,既像同一个人,又是陌生的,她在别人的言语中,重新定位和建构自己,也在这个过程里,再次失去,收获意外。
牵扯进来的众人们,是想要真相?还是刺激?又或是更多不可言说的过往。每个人既是事故的当事人,也是在边缘游走的局外人,丈量着有趣和危险的距离。唯独早已孤注一掷的她,怨恨而眷恋,向前往后地摸索着无力逃脱的结局……
对于这样一个尖锐题材的话剧,新锐导演马赫选择以一种“半浸没”形式来表现《梦露之死》,这一方面照顾了大部分习惯以传统方式观剧的观众,另一方面也将这种新潮的并具颠覆性的观剧方式引入这部作品。
《梦露之死》将会带给观众截然不同的观剧体验,我们不仅仅欣赏到舞台上演员的表演,还将亲身体会其中,遇见他人、遇见自己、遇见众人的人生。人生如戏,你在观剧时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便已是他人眼中的故事,这也正是“浸没式戏剧”给予我们的特殊体验。
(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