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职场
3上一版  下一版4
 
“工会活动是对 我们企业工作的补充”
让美食吃进老人嘴里 暖在心里
在加班中学到知识 考验工作能力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0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安门内街道老人餐吧
让美食吃进老人嘴里 暖在心里

 

“这里的饭菜很适合我的口味。”91岁的时柏兰坐在以公交车为主题的餐室边吃馒头边对记者说。时大妈是山东人,对馒头情有独钟。“您这么大岁数了还能咬得动馒头?”记者问。“咬得动!咬得动!”时大妈笑呵呵地说。坐在时大妈旁边的是她71岁的儿子安郁魁,对面坐着的是她69岁的女儿安郁慧。安郁魁对记者说:“母亲、妹妹是这里的常客,饭菜非常适合老年人,还不重样。”

这一幕出现在广安门内街道老年服务中心一层的老人餐吧,时间是10月13日中午11点半。这天的四个菜分别是红烧鲤鱼、炒鲜蘑、清炒圆白菜和紫菜汤,主食是馒头和米饭。负责做饭的百年老字号东兴楼厨师说:“我们每天的饭菜都不一样,而且营养搭配。”

据老年服务中心主任李建红介绍,这个老年服务中心是街道采取共驻、共建、共享的方式与公交集团保修三厂合作,中心面积1500多平方米,一层是老人餐吧。餐吧主要向辖区内70岁以上的老人服务,可共满足120人用餐。老人用餐可办理电子卡,免于找零的麻烦。菜品味美价廉,三菜一汤仅需15元。记者走进这个餐吧仿佛走进了公交车走廊。每个餐吧都有一个主题。在车厢餐吧里,有公交车里常见的扶手、车窗。在站台餐吧里,重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站台场景,突出了公交几十年的沧桑巨变。在记忆餐吧里,记录了从1899年第一辆铛铛车蹒跚上路,再到建立新中国后,公交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渐形成北京公交体系,成为城市运转的命脉的历程。另外,餐吧周边住着很多公交集团的老人。他们中有的人在家做饭很难,让他们在这里就餐,既能回望过去,又能看到现在的公交。这里就是一个微缩的公交博物馆。老年人不出门就可以边吃边欣赏。

记者在车厢餐吧里,见到了一位正在吃饭的老人名叫刘炳均,今年83岁。他说:“我原是公交三厂的司机,开过老31路公交车和331路公交车。”他指着墙上的一辆大通套公交车告诉记者,就是这样的公交车。“我家就住在附近,来这里吃饭又干净又便宜,装修得还漂亮,跟我年轻时坐的公交车感觉很像。”刘炳均满意地说。

记者看到,一位老人来到餐吧,习惯性地坐在了自己的固定位置。这时,志愿者们主动把一盘盘菜端到老人面前。今年54岁的志愿者白春香告诉记者:“这些老人每天中午都来,我们也逐渐知道了他们的口味。不用他们点菜,我们就会端上来他们喜欢吃的饭菜。”李建红对记者说:“每天都有固定志愿者和非固定志愿者,放弃中午休息的时间到这里为老人端饭菜。老人吃完饭后,他们才各自回到单位吃饭。”

白春香是公交三厂的司机。她感慨地说:“以前,我对服务老人还不是很了解。自从参加了志愿者服务老人之后。我感觉,如果我的父母还健在的话,我会尽心尽力地伺候父母,孝敬父母。现在,我只有把这份孝心用在了这些老人身上了,让美食吃进老人嘴里,暖在心里。我的心里也高兴。”

□本报记者 阎义 文/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