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消息 国家统计局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6%,涨幅相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回落原因是对比基数和肉蛋菜价格涨幅普降等所致,后期物价走势或仍将持续低位运行。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份非食品价格上涨1.0%,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92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10.4%,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8.2%(猪肉价格上涨17.4%),水产品价格上涨1.9%。在CPI构成中权重超过三成的食品价格上涨,依然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
从同比涨幅看,在8月份冲上“2”时代后,9月份CPI同比涨幅回落0.4个百分点,再回“1”时代。分析回落原因,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认为,主要是对比基数较高,“去年9月CPI环比上涨0.5%,涨幅相对较高,抬高了今年9月的对比基数,致使同比涨幅有所回落”。
专家认为,在农副产品价格稳中有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连续处于负增长的影响下,今年后期物价上涨压力总体较小,全年物价上涨幅度或将继续保持低位。
粮食是百价之基,对于稳定物价作用明显,近期部分粮食主产区的小麦、玉米等价格出现明显下跌。记者在山东聊城、菏泽等粮食主产区了解到,小麦价格已由去年同期的2.5元/公斤以上跌至目前的2.22元/公斤,玉米价格由去年的超过1.90元/公斤跌至1.64元/公斤左右,下跌幅度均超过10%。
同时,国家统计局14日的数据显示,9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虽然环比降幅收窄,但同比仍下降5.9%,降幅与上月相同,对消费品价格上涨的支撑动力明显不足。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当前经济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问题,肉蛋菜等价格均受到终端需求疲软的影响,总体来看物价上涨动力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