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昆(1913—1940)门头沟区柏峪村人。1939年2月,日军对平西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八路军主力部队暂时撤出斋堂川赴外线作战。为了打击反动势力,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他率领宛平县县大队一举摧毁爨底下、柏峪等10余个村伪政权。在他率领下,游击队割电线、破交通、打岗楼、炸碉堡,威震平西。1940年腊月,在率领队员拔掉楼岭、石河两座据点返回柏峪时,积劳成疾,口吐鲜血不幸牺牲。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柏峪一带的土匪闹得很凶。刘玉昆和几个穷哥们儿自动组织起来为村里的百姓看山护院。这年年底,县委派宋恩庆同志来柏峪一带开辟工作。刘玉昆接受了抗日宣传和党的教育,开始投身于抗日救亡的革命事业。
战争的发展锻炼了刘玉昆的指挥才能,他把麻雀战、夜袭战、地雷战等游击战术和运动战灵活地结合起来,带领游击队时而出击,时而夜袭,时而埋伏,神出鬼没,打得鬼子日夜不宁,胆战心惊。每到天黑,鬼子便缩在“乌龟壳”里,不敢再出来。有的岗楼怕刘玉昆夜袭,把岗楼的门堵死,每天从岗楼顶上放下软梯,爬进爬出。只要是有游击队出没的地方,敌人就不敢随意乱窜。“刘大鼻子”的名声使敌人闻风丧胆。1943年的一天,刘玉昆率领游击队连续拔掉了敌人在楼岭和石河的两个据点,在回驻地的路上由于劳累过度,口吐鲜血,牺牲在柏峪村后的深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