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我的母校,原北京回民学院已经整整60年了。上世纪的1951年至1954年,我在那里度过了愉快、难忘的初中三年,那是我一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回民学院是建国后,北京建立的全国第一所少数民族院校,无论在教学质量、教育水平等方面都是当时本市同类学校中的佼佼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她有一大批非常敬业,严谨,为人师表的教师。我庆幸在我年纪轻轻的成长道路上,遇到了这样一批教书育人,又有才华的教师。
教政治的宛耀宾先生曾作为新中国青年代表团中少数民族的代表,参加过华沙青年联欢节,是学校较早入党的留校老师,我和其他同学入团时,他主持庄严的宣誓仪式,领誓人是当时团市委书记王照华同志。教授植物课的杨宝助先生,板书潇洒飘逸,有如行云流水,每一行字的头一个都是大写,后边的字则整齐划一,有着独特板书风格。音乐老师彭其婉,不但能自弹自唱,而且音色甜美,人也长的漂亮,她唱的“半个月亮爬上来”尤其动听,在师生中极富魅力。瘦高个儿的教导主任马耀先生跟我们学生接触最多,他整天忙碌,事必躬亲,但永远都带着微笑,从没见他吹胡子瞪眼。我永远忘不了他经常在晚上熄灯后,手拿电筒在宿舍里检查我们是否按时睡觉,或在早上是否按时起床晨练,就像家里的一位长辈一样。
在可爱可敬的老师中,教语文的班主任王十仪先生是我的恩师。他外表和蔼可亲,内在却很威严,他知识渊博,又有丰富的育人经验。那时候,每逢期末,在学生考试成绩单上,班主任都要写上一段操行评语,对学生的品德作出评价。记得初三时,先生给我写的评语中有一句“注意克服骄傲自满情绪”,我看后不大舒服,一时有些郁闷。先生发现苗头,苦口婆心地给我讲了“满招损,谦受益” 的道理,指出我在担任班主席、校大队委后有点飘飘然,嘱我好好反思。开始时我还不太在意,事后才感到先生不但是一位老师教我知识,更是一位师长,教我品德,情操和如何做人。从此,我始终牢记先生的教诲,无论顺境和逆境,都让自己保持一种平和淡定的心态,这对我以后走入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张有意义的操行评语单,我一直珍藏到今天。
人的记忆就是情感的痕迹,王十儀先生,我人生的第一个恩师,您的教诲,我终生难忘。
□何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