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不用离家 依托社区 专业服务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5年9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用离家 依托社区 专业服务
北京养老照料中心有效破解养老难题
 

今年初,市民政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透露,为破解养老难题,将以居家养老为重点,加大城市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力度。据称,目前全市已经建成了100多个城市养老照料中心,到今年底将再建40-60个,到明年年底建成200多个,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日前,记者来到几家养老照料中心实地探访,切实感受到城市养老照料中心这一“居家养老”模式使养老难题得到有效破解。

【探访】

助餐服务 “解”老人难

位于朝阳区百子湾辖区有一家养老照料中心,是全市成立的首家养老照料中心,其前身是一家新建成的敬老院。经过拓展后,具备六大功能。除去机构养老的基本功能外,还增加了居家助老、社区托老等功能,而这些都是面向区域内的居家老人。

“我们可以为辐射区域内的老年人提供示范化、便利化、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居家助老服务,以前我们只是一家敬老院,通过拓展变成了一个开放性的机构,为区域内的老人提供各种服务。”照料中心相关负责人说,照料中心还会定期为老人家属、家政服务人员或社区居民进行生活照料和护理技能实训,义务开展为老服务专业知识的教授和宣传。

“阿姨,您来啦!先坐会儿,11点半准时开饭。”上午不到11点,家住百子湾社区的王老太太和老伴来到照料中心,工作人员热情地上前打招呼。“早点过来,还可以下棋、学书法、绘画。”王老太太说,儿女都住在通州,一个星期才能回来一次。“我们在照料中心吃了一个月的老年餐,荤素搭配合理,12块钱一顿,也不贵。以后就决定在这里吃老年餐桌。”

红烧鸡腿370千卡、肉丝蒜薹200千卡、香菇油菜87千卡……记者发现,每餐菜谱还标明了饭菜的热量。工作人员说,照料中心内的老年餐桌不但优选食材、计算热量,还提供老年人家庭就餐、助餐、送餐等便捷服务。厨师根据老年人餐饮特点设置少油、低糖、低盐清淡饮食。还会根据老年人病情配置相应的特色饮食,如高蛋白低热量饮食、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等。

喘息服务 “减”家人负

八里庄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共有2.6万人,占到了辖区总人口的1/4,其中有不少老人生活不便,需要人照料。目前,已经有三个社区的39户老人和家属享受到了“喘息服务”,到今年年底,志愿者的人数会达到90人左右,这项服务有望覆盖八里庄街道所有社区。

“喘息服务”,顾名思义就是让照顾患病、失能、空巢老人的家属有机会喘口气。是由政府或民间机构牵头,成立专门的队伍,经过一定培训后,提供临时照顾老人的服务,给照料老人的家属一个喘息的机会。这项人性化的服务被比喻为“养老救火队”。

八里庄东里,是一个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老小区。上午10点,记者走进这个小区,发现院子里遛弯的老人很多。但96岁的王凤鸣老爷子要想出来晒太阳,可有点费劲。自从他去年摔了腿后,上厕所也得要人搀扶,三女儿王淑英如今24小时照顾他,不敢离身。

今年,八里庄街道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方式,建立了完整的“喘息服务”方案,并组织志愿者服务队照顾辖区内老人。这天,王淑英要去趟医院拿点药,给志愿者队长梁会兰打电话约好时间就来“替班”。

记者来到王凤鸣老人家时,他在看电视,梁会兰正给他解说着剧情。“大爷,该喝水了。”看到老人舔了下嘴唇,梁会兰把水杯递到了老人嘴边,喝完后又轻轻为他擦拭嘴角。电视不愿意看了,梁会兰给老人念念报纸,唠唠家常。

“我闺女要有事,先打电话告诉会兰来替她。”96岁的王凤鸣说,“社区里有高龄老人梁会兰都会去照顾,跟亲闺女一样照顾得可好了。”

梁会兰志愿者服务队,目前已有90多名志愿者。每次上门服务,除了给老人端水、喂饭等简单的照顾,有的志愿者还自学了修脚、理发,给老人提供更细致地照顾。除了每个月两三天的“喘息服务”时间外,不少志愿者的手机还24小时开机,一旦有老人或家属打电话求助,他们会立即提供帮助。

【声音】

照料中心是开放性机构

“很多志愿项目都在关注老人、病人,但他们的照料者也同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八里庄街道办事处主任张福来说,只有让照料者得到休息,及时充充电,才能更好地照顾家人。

在采访中,不少人提到在照顾老人时中年人群存在着困扰。“五十几岁的人,不仅平时要上班,下班后休息日还要承担着照顾老人的起居生活,负担不小。”市民王先生说道,要是有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搭把手,为照顾老人的这些家属提供帮助,这是间接关注养老问题。

此外,记者还发现,不少市民对养老照料中心的作用和功能还不了解。“养老照料中心其实是一个开放性的机构,不仅针对机构内的老人提供服务,还有着面向周边社区老人提供居家照料、上门护理、家政送餐、就医陪诊等社区养老服务。”朝阳区民政局社会福利救济科科长孙辉说。

上个月,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万钧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节目时表示,从去年开始,本市逐渐调整养老发展战略,从过去注重建设大型养老机构,转为以居家养老为重心。他提到,因为全社会有90%的老人其实需要的是居家养老,养老问题在家就能解决,就能减少社会建设养老院的负担。

李万钧表示,这种居家养老中心就在老人所居住的街道社区里,目前全市已经建成了100多个,今年计划再建设40-60个,到明年年底可以完成200多个居家养老中心的建设,实现所有街道全覆盖。

李万钧说,老年人养老最大的需要其实就是吃饭、生病后的护理、看病三大方面。在老年饭桌方面,今年政府将投入几千万元,专门扶持大型餐饮企业,包区包片,解决老年人用餐问题。有的采取送餐车的形式,有的开办餐饮点,有的还能直接送到老人家里。与此同时,老人在老年饭桌吃饭,政府还有一定的补贴。

【前景】

专业——今年将成立护理员学校

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有养老床位12万张,平均以每年一万张的速度建设着,但李万钧也透露,这些养老床位的空置率在60%左右,略好于全国的不足50%的现状。他提到,养老床位建设速度快,也带来了问题。一方面这导致了养老机构软件水平跟不上。比如护理员,现在就很难招,需求量大,水平参差不齐,城里服务好价格合适的供不应求,郊区护理水平和规范水平低,所以空置率就高。

怎么解决?李万钧表示,从今年起,市民政局将成立专门护理员学校,统一招收护理员,对其进行培训后再分配到养老院,并且支持品牌养老院输出管理规范和标准,鼓励连锁经营,带动养老机构软件水平的提高。

全面——“北京通”明年底全部发放完成

从今年1月1日起,本市老年人原来使用的纸质“养老(助残)券”逐渐更换成“北京通—养老助残卡”,这张卡不仅是养老服务补贴额度账户,还能实现金融借记账户、电子现金账户、预置计次免费乘公交车、游览公园刷卡功能等。

李万钧说,“北京通”的发放分三步走,第一步将发放给80岁以上的老人,涉及50万人;第二步发放给65岁以上的老人,涉及165万人,年底力争实现;第三步对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预计明年年底完成。“北京通”与银行卡一样,一卡多用,除了进公园免费乘车,免费参观博物馆等文化娱乐机构,还是老年人的打折卡,拿着这个卡可以到指定的超市、餐厅消费,持卡打折。即使是老人的亲人,拿老年人的卡同样可以打折,真正体现“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拓展——京津冀协同养老

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要求,很多行业都要搬出北京,本市也不再建大型的养老中心。“但我给大家吃个定心丸,养老不属于被疏解的范围。”李万钧说,养老是我们社会公共服务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重点,目前需要养老服务的人群在北京约300万到400万人。

“这是改善百姓生活的重要指标,不但不应该疏解,反而应该加强。”虽然北京不再建设大型养老中心,但可以在北京周边建设。李万钧透露,在距离北京1小时车程的河北高碑店,目前正在建设一个30万平方米的养老社区,那里有医院、有护理,不出社区,所有养老问题都能解决。

“但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建设、床位、餐饮、护理这些补贴支持政策怎么才能出北京,延伸到河北和天津。医保政策三地也不太一样,如果让老人在河北天津养老,回北京看病开药,就太不方便了。如果能打通这些‘肠梗阻’,老人在哪儿养老都一样。”李万钧说,“目前高碑店在建的养老社区是试点,正在研究北京这边的政策怎么出,怎么重点支持,如果这个试点成功,北京周边地区都可以参考。”

□本报记者 盛丽 孙艳/文 于佳/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