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职工篇】
从细节上严格要求徒弟
谢谢您,帮我打开智慧之门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9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细节上严格要求徒弟

王建生在教徒弟马玉龙技艺
清华池修脚专家
王建生
 

在清华池的二楼,马玉龙的工作室,他的师傅清华池修治脚病传统技艺第四代传承人王建生正在给徒弟马玉龙讲授着技术。今年57岁的王建生对记者说:“现在,马玉龙能够独立工作,并且能够应对疑难病了。”“既然这样,您在给他讲什么呢?”记者好奇地问。“他的服务还缺少热情,面对顾客时,不能露出笑脸。我让他露出笑脸。”从见顾客第一面开始,要给顾客一个热情的笑脸,这是王建生从细节对徒弟的严格要求。

上世纪七十年代,修脚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当时,以修脚闻名京城的清华池只收到一个愿意学修脚技艺的工人,他就是王建生。上世纪九十年代,清华池处在倒闭的边缘。清华池在时任经理曹东彬的带领下,逐渐恢复元气后,开始举办修脚技艺培训班。当时,人们对修脚技艺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学习修脚技艺的人也随之增多。王建生以教师的身份在培训班传授修脚技艺。如今,清华池已经办20多期培训班,学员上千人。可王建生并没收一名真正的徒弟。

2008年,来自河北定兴的马玉龙经人介绍参加了培训班。他听了王建生的讲课后,便认定要拜王建生为师。马玉龙在学技艺时,拿出了复员军人勇于啃硬骨头的精神,又使出共产党员最讲“认真”二字的劲头。在班上,他遇到难题就请教师傅。他从这期培训班毕业后,留在了清华池,向王建生请求,拜其为师傅。王建生了解了马玉龙的情况后,对马玉龙说:“只要你愿意真心跟我学,我也愿意收你这个徒弟。”马玉龙坚定地回答:“我愿意!”就这样,王建生收马玉龙为挂名徒弟,也是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徒弟,但是,没有签订师徒协议。去年6月,清华池举办了北京非遗项目拜师仪式。在这个仪式上,王建生正式收28岁的马玉龙为徒弟,签订了师徒协议,也确定了马玉龙是第五代修脚技术传承人。

自从王建生收马玉龙为徒后,便耐心、细致地教马玉龙。王建生说:“很多传统技艺失传的原因之一是师傅教徒弟时留一手,技艺越留越少,直至失传。”王建生接受了这个教训,将其技艺倾囊传授给马玉龙。

王建生说:“马玉龙是复员军人,又是共产党员,又爱学习技艺,是个可造之材。领导交给我一名这样有好基础的徒弟,我就应该毫不保留地将技艺教给他。马玉龙也虚心好学。”据王建生介绍,马玉龙买了皮肤病学、人体解剖学等书籍自学。目前,马玉龙正在上成人大学,使自己的文化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

在马玉龙眼里,王建生既是严格的师傅,又是慈祥的父亲。马玉龙记得,有一次,马玉龙在给一位病人修脚的时候,出现了小事故,感到很郁闷。王建生看到眼里,把马玉龙叫到跟前,拿张白纸,在上面画了几幅不同的脚指甲盖儿,比划着从各个角度怎样劈刀,把刀扎的准确,把剜在肉里的指甲抠出来。这样的教法,让马玉龙茅塞顿开。他还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拿不准的脚病,找王建生请教。

有一次,马玉龙给一位病人看脚病。他判断不准是鸡眼、瘊子,还是疔。马玉龙请王建生帮助判断。王建生说:“没有多年的经验,真是判断不准。”王建生从这个病的形状、颜色判断,认为是瘊子。马玉龙又从师傅那里学到了知识。马玉龙说:“师傅教得很细。比如,挖瘊子。师傅从瘊子的生成、病变,到从哪里下刀,怎样止血,讲的细致入微。”

马玉龙非常感动地说:“师傅不仅叫我技艺,还告诉我怎样做人。”有一次,一位80多岁的老人要挂100元首席专家王建生的号。王建生看了老人的脚病后,对老人说:“您这是小病,我徒弟就能看。您还是挂我徒弟的号吧。”马玉龙的号只有20元。马玉龙为老人看好了脚病。马玉龙说:“师傅为老人省了80元。我非常感动,也教育了我。我们的目的不只是挣钱,更主要的是为病人解除痛苦,让他们愉快。”

□本报记者 阎义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