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条新闻引起广泛关注,北京人的生活中消失了近二十年的百年老号东单菜市场又回来了,新店将于9月底落户和平里西街。昨天,我按捺不住,特意跑到新址去看,出了地铁和平里北街站,一栋四层深灰色建筑紧挨着马路,就是东单菜市场的新址。虽然“东单菜市场”的金字招牌还没挂出,但围墙上用醒目的字样写着“东单菜市场于2015年重张开业,招商招聘进行中”,已经向附近街坊四邻,传递了这里即将发生的变化。
上世纪1967年到1985年,我在东城区苏州胡同住了18年,那儿距离东单菜市场不到一站地,我三天两头去那儿买菜和副食品,跟它建立了很深的感情。那时,还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居民的粮油、副食品供应有的需要凭票、凭本,而国营菜市场因其品种全、质量好、信誉高而深受大家的喜爱。西单、东单、朝内、崇文门菜市场,是京城著名的四大菜市场,分布在城区的东西南北,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东单菜市场则是这四大菜市场中建成时间最早的一座。史料记载,100年前,距离东交民巷 “使馆区”不远的东单西北角,有个东单牌楼菜市,简称“东菜市”,由法国人管理,除了卖瓜果蔬菜外,还有一些在那个年代看起来格外稀罕的外国货,被当时北京人称为京城少有的“高档购物场所”。1938年起,东单菜市场由日本人管。解放后,经过公私合营,东单菜市场成了一家国营菜市场,后来由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店名,就悬挂在临东长安街的大门上方。
我那时买菜一般是从临长安街的南门进去,逛完了从再开在东单北大街的东门出来。(这里现在正是标志“银街”漂亮牌楼的位置)。菜市场大厅是弧形高顶,铁屋架支撑,墙上大玻璃窗,大厅里分外豁亮。正面蔬菜货架上用圆白菜,绿叶菜,黄胡萝卜等各种颜色蔬菜组成的图案,长有30多米,高有3米多,非常好看。每到节日,还会拼成庆祝五一、十一等字样。靠西墙是牛羊肉部,卖肉的是一位姓马的老回民,说话和气,手头特别麻利。南面是大肉部,东面是卖油盐酱醋等副食品的柜台。大厅中间有几个水产池子,都贴着白瓷砖,里外刷得十分干净,里边的鱼、虾、蟹等看着特别鲜活。我第一次看见宰杀鳝鱼的,就在这里。售货员用锥子把鳝鱼头钉在案板上,在蛇颈处用刀割个口儿,用手把鱼皮一捋,拿刀尖顺着鱼身一划,鱼身就成了一大片儿,再一划,鱼骨就剥离了,洗干净切成段儿交给顾客,那叫一个利落,煎炒烹炸您回家自个儿忙活去吧。大厅里还有卖糖果点心,烟酒副食,蔬菜水果,活鸡活鸭,品种相当齐全,家里来了客人,您只要在这儿转一圈,什么也不缺了。菜市场的售货员都统一穿着白大褂,或系着蓝围裙,待人诚恳,买卖公道。记得有一次我让女儿去买一斤牛肉,那时牛肉每斤六角五,羊肉每斤七角一,女儿买回牛肉告诉我是按羊肉收的钱。过了几天我又去买菜,顺便跟一位卖肉的售货员提起此事,没料到,他不但退我六分钱,还连连向我道歉赔不是,老北京商家那种诚信待人的经商之道让我十分感动。
大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为了建设东方新天地,从王府井南口往东,一直到东单十字路口,北侧的儿童电影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东单邮局,包括东单菜市场的近邻东单饭馆等都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巨大的东方新天地广场。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时光带走了往事,成为难忘的怀念。但愿新开张的东单菜市场黄金时代重来,让我们重温它的京味儿,再睹她的芳华。
□何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