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文摘
3上一版  下一版4
 
晋绥边区的“张秋凤运动”
燃烧在东北的一颗抗日红心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5年8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抗战时期的劳动竞赛
晋绥边区的“张秋凤运动”

晋绥边区纺织第一厂工人在纺线
 

张秋凤是晋绥根据地生产竞赛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一名优秀兵工工人代表,是晋绥边区继陕甘宁边区提出开展“赵占魁运动”以来的又一位工人劳动英雄,是广大工人群众学习的榜样。

张秋凤19岁独自一人来到太原兵工厂当工人,并参加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山西工人武装自卫队 (工卫旅),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冬,张秋凤到工卫旅修械队当翻砂工。在生产竞赛中,他处处走在前列。他刻苦学文化,由一个文盲变成能读书看报,且会算术的优秀技术工人。1941年、1942年连续被评为边区特等劳动模范,称为“晋西北工人阶级抗日生产的光荣旗帜”。1943年4月30日,晋绥行署、军区后勤部、总工会为纪念五一劳动节,提高军工生产,支援抗战,决定开展学习“张秋凤运动”。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代理书记林枫还提出了“我们需要更多的张秋凤”的号召。

晋绥各工厂工人热烈响应边区行署、军区、总工会的号召,向张秋凤学习,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全区迅速展开厂与厂、组与组、人与人之间的劳动竞赛,大家你追我赶,热火朝天。军区工业部更是一马当先。例如,造一个兵器零件,经过技术革新改造,生产效率由120小时减少到只需39小时;制模节约了一半人工,机钳工产量普增1至3倍,废品较前减少2/3;一年内节约原材料达20万元以上。

厂内掀起做义务工活动,仅8个月全厂就累计做了1904个义务工,有力地推动了全厂生产。张秋凤所在的兵工厂,到1944年10月下旬,产量增加5倍以上,质量大幅度提高。张秋凤所在小组开展生产竞赛活动,仅1945年业余增产雷弹就达3万颗。临南招贤镇工人刘清云,和工友们开展了劳动竞赛,原计划1944年炼铁100炉,每炉出275公斤,通过竞赛,每炉出到300公斤。原先要3天出1炉,竞赛中两天就能出1炉,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生产迅速发展,保证了根据地军需民用。1943年到1945年的3年间,军工系统生产了手榴弹2l万多枚,掷弹筒1012门,50炮弹12.76万发,炸药l万多公斤。其中掷弹筒的产量,1943年比1942年增长了5倍,1944年又比1943年增长1倍多。煤的产量,由1940年的0.9亿公斤发展到1944年的1.35亿公斤。

广大职工群众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了许多成绩。在1944年1月召开的晋绥边区第三届劳动英雄大会上,来自各条战线的130名英雄代表受到表彰奖励。1944年12月召开的晋绥边区第四届群英会上,有131名民兵英雄、56名纺织英雄、77名公营和民营工厂劳动英雄、40名模范工作者、11名模范学习者、22名机关劳动英雄,都受到了表彰奖励。

“张秋凤运动”在晋绥边区历时6年之久,对于组织发动职工群众,搞好各业生产,支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夺取全国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张秋凤运动”是晋绥边区工人运动史上的一个大事件,在晋绥边区和全国工人运动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

摘自《吕梁晚报》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