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2月13日,大年初一,15岁的曹海荣告别父母,从陕西省石沮县清涧乡高里寺村出发,和一个同龄的小伙伴儿一起,踏上了寻找队伍之路。
现年85岁的曹海荣回忆说,一路上,他们边走边打听,开始吃的是从家带来的干粮,后来就是一边要饭一边赶路。他们每天以40多华里的速度向着部队所在的位置靠近。经过15天的500多华里的长途跋涉,他们终于在正月十五那天找到了大部队。在元宵节的欢庆中,曹海荣在陕西省延安中央西北局当上了勤务兵。
延安中央西北局是部队的大后方,在这里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年轻气盛的曹海荣总想着能到敌占区去打鬼子,部队领导得知此事后给他做思想工作。劝告他,当好勤务兵也是为抗日做贡献,为部队首长服务好就是他全部的工作职责。曹海荣这才踏下心来干起了勤务兵的工作。于是有了他后来和师傅一起为首长理发的经历。
曹海荣回忆说,1946年的时候,他干过一段理发员的工作,当时几乎部队的干部职工都在他们那里理过发。一次,一位部队的“大首长”到他们店里来理发,他有些慌,没敢给理。连忙叫来了自己的师傅,他在旁边只是帮着端水洗头,等首长走了,他才从师傅嘴里知道这位大首长叫习仲勋。回想起当年给多位首长理发的往事,首长那和蔼、平易待人神情,曹海荣记忆犹新。
□本报记者 李一然 通讯员 王恒来 贾永立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