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地道老人
一边讨饭一边赶路 以每天40多华里速度找部队
地道战把敌人抢的粮食 又夺回来了
老百姓家里只剩点鱼腥草 还非要给我们吃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5年8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道老人

焦志斌
曾任焦庄户儿童团团长
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离休干部
 

在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外,你会看到一位老人,他身高1米6左右,身穿粗布背心,头戴民兵帽,手拿红缨枪,精神抖擞的站着,旁边悬挂着一条醒目的大横幅:“听老儿童团团长焦志斌讲抗战的故事”。原来他是一位“故事爷爷”。

焦庄户地道战全长23华里,村内纵横交错并且和邻村相连,是一个能打能防的战斗型地道网,当年为了跟敌人长期斗争,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把单个隐蔽洞连接起来,并在地道内安装了翻板、单人掩体和暗堡等战斗设施以及数十个休息室和指挥所,供民兵和群众长时间的在地道内战斗和生活。焦志斌老人说,1943年初,焦庄户村民主政权、民兵中队、妇救会、儿童团等组织都已建立。“老四区”的干部和八路军常来这里学习、整顿、休养,伤员也在村里疗养,焦庄户成了堡垒村。面对敌人经常来村里扫荡的情况,老百姓曾急中生智,把干部藏在白薯窖里,巧妙的躲过了敌人。于是,村里干部凭借这次的成功经验,决定多挖几个地道。

但是挖地道并不消停。那是在1944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接到情报说鬼子又来扫荡了。要尽快将这一情报传出去,焦志斌作为儿童团的团长,自然要担负起这次的重要任务。老村长交给他一封鸡毛信,要他立即将这封信送到三里以外的寅洞村,不但要交给本人,而且还要把回条带回来。于是,他把信往破袜子里一塞,拿把镰刀就出发了。沿路几次碰到鬼子,好在焦志斌熟悉地形,都轻松躲过了鬼子,及时赶到了寅洞村。解到情报后,部队马上开始准备了。战士们出寅洞村北门没多久,就在大道上埋了地雷,然后埋伏在路两边的庄稼地里。地里种着高粱和玉米,又正是玉米甩缨、高粱晒米的季节,人一钻进去,什么也看不出来,十分利于隐藏。不一会,果然从西南方向传来汽车的马达声……那场战斗不到20分钟,就结束了。

这一仗,把开车的和押车的鬼子都打死了,缴获了步枪5支,子弹500发,电台1部,还有其他军用物资。此时,只见老人的脸上满是骄傲与自豪,并泛起了一丝微笑,仿佛自己刹那间又回到了当时那大快人心的时刻……

解放后,焦庄户地道战遗址于1964年对社会开放,32岁的焦志斌作为电工成了纪念馆的一名临时工。在焦庄户700米的地道里,焦志斌几乎每天都要走上一圈,查看线路、看护地道,这一走就是40多年。

□本报记者 付少玮

通讯员 韩洁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