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18岁国民党就要来抓壮丁了,我不想给国民党当兵。” 1944年,眼看就要18岁的丁兰秋对父亲丁振书说。“那你愿不愿意参加共产党的部队打鬼子?”父亲问。“我愿意。”就这样,不满18岁的丁兰秋在1944年,被送到了共产党的地方武装墨区工队。
丁兰秋的父亲丁振书是1938年入党的中共老党员,把儿子送去当八路军,也是丁振书的愿望。参军之前的饯行宴让丁兰秋至今难以忘怀,“一斤豆腐,一锅地瓜叶汤,这是当时家里能给我置办最好的一顿饭了。我们一大家子八口人呐!那时老百姓受日本人欺负、受国民党欺负,活得太惨了。”想起旧社会的苦日子,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丁兰秋不禁老泪纵横,几度哽咽。
提起那时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丁兰秋说,“日本鬼子把一个村子的人都赶到山里,不给吃喝,那就是想饿死他们呵,奸淫掳掠更不用说了。八路军就打开一个口子往外救人。”
丁兰秋说,记得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丁兰秋随队前去崂山鬼子的据点受降。但令丁兰秋他们没想到的是,在去据点的路上,遭遇了鬼子,犹如困兽的鬼子不但没有投降的意思,看见区武工队还先开火,并向青岛方向撤退,企图登船返回日本。区武工队迅速组织追击,歼灭了大部分鬼子。第一次打鬼子,丁兰秋十分激动,冲锋号刚一响,就“嗖”地一下冲了出去。
战斗结束后,战友对丁兰秋提“意见”, “说他冲锋太快,太危险。”想起当年战友对他提的“意见”,面对记者,现年88岁的丁兰秋哈哈大笑,“大家根本不怕死,都争先恐后的往前冲,队里我的脚力最好,他们都追不上我。冲得太快,没有战友掩护,确实十分危险,不过鬼子的子弹都绕着我走。”
对战友的“意见”丁兰秋没往心里去,依然我行我素。这最终也让他吃了苦头。在解放战争中一次追击中,因为冲锋太快,胯骨被逃跑的敌人回身近距离击中,加上冬季急行军,丁兰秋患上了老寒腿,一系列的伤痛,导致后来的股骨头坏死。
手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勋章、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勋章和司法部一级金质勋章,丁兰秋说:“伤病都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我们获得了幸福的生活。”
□ 本报记者 李一然 通讯员 王恒来 贾永立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