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娱
3上一版  下一版4
 
情定
《周旋1946》
一批二战影片 将在日本视频网站播放
网络表演行业 抵制“不雅视频”传播
《上海秘密战》
经久不衰的《游击队之歌》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5年8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久不衰的《游击队之歌》

 

本报讯“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70多年过去了,这曲脍炙人口的《游击队之歌》一响起,游击战士们巧妙、灵活地与敌人周旋,伺机消灭敌人的形象仍然生动地浮现在人们眼前。

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山西大同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军队并取得抗日首胜的战斗,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举国抗日信心大增。同时,八路军进一步明确了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这一战略方针的重要意义。

几个月后,深冬已至,115师主力343旅驻扎在山西省洪洞县白石村温家大院。而恰好此时,由贺绿汀等文化名人组成的“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演剧一队”辗转来到了山西抗日前线。到白石村一带慰问演出时,贺绿汀听取了343旅政委肖华对平型关大捷的生动描述,对八路军游击战法产生了浓厚兴趣。

于是,创作灵感被激发的贺绿汀,在1937年寒冬的白石村温家大院一间瓦房内,一夜之间连词带曲写下了这首振奋人心的歌曲。这首歌不仅准确刻画出游击队员机智、灵活的英雄形象,其歌词也接近八路军的游击战法,用音乐的形式为游击战作了一个形象注脚。

此后,《游击队之歌》以其简单明快的歌词、朗朗上口的曲调,迅速传遍山西各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而传遍全国各抗日战场,成为八路军战士们苦中作乐的精神力量。

(新华)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