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肖娜2013年初来到北京东方喜庆大酒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东方酒店”)做服务员。刚入职时实习期工资只有2000元,转正后升为2300元。伴随着大东方酒店每年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2013年她的工资涨到了2800元,2014年又一次涨到了3300元。
除基本工资上涨之外,每位员工都能享有每半年涨一次的工龄工资。加在一起,她每个月扣除保险和税费外还能到手3000多元,这让她十分满意,“在北京,管吃管住,这个工资可以了。”
确定共渡难关的协商方向
大东方酒店于2001年9月15日开业,总投资共计一亿五千万元,注册资金500万元。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现有职工218人。主要经营项目是餐饮,附属项目有住宿、健身康体、文化娱乐等。
去年,由于受到政治、经济环境的持续影响,企业整体营业收入下降,同2013年相比基本持平,但同2012年相比下降幅度在20~25%。在这种经营环境下,企业虽然在经营理念、经营产品上下了很大功夫,但经营形势还不是太乐观。
2013年,企业虽然经济下滑严重,但没有减退一名员工,实现了工资集体协商中工资增长8%的目标。企业职工包吃包住,工资水平在本市属中上游水平。“面对这样一个困局,集体协商的开展应紧紧围绕‘同心协力,共渡难关’的核心,通过集体协商向员工说明,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支持,与企业共同面对,开始二次创业的步伐,也是工资集体协商的方向。”大东方酒店工会主席刘继光回忆说。
一线职工有了企业主人的感觉
这是陈肖娜来到北京后找到的第三份工作。在之前的两家单位,她没有听说过涨工资还能由员工提建议,更是想都没想过能作为一名职工代表,和老板坐在谈判桌前协商自己和同事们的工资。
经过全体职工大会的推选,陈肖娜成为了大东方酒店的职工代表。“其实,同事们都知道我们的工资每年都会涨,所以大家提的意见更多的是涉及职工福利的。”陈肖娜也把这些建议都带到了谈判桌上。
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的陈肖娜回忆起谈判过程,说自己一点都不紧张,“我们的老板年纪比我们大很多,而且在公司经常跟他碰面,我觉得他很和蔼可亲。谈判那天也是,他也没有板起面孔听我们提建议。”
陈肖娜告诉记者,2013年她提过员工出游的建议,当年公司就组织了大规模的员工外出旅游,每季度还有优秀员工的旅游,“而且不是一次性的事情,去年也组织了,这两天听说今年开春了也要组织呢。”
眼看着工资涨,福利增,陈肖娜觉得很高兴,“老板把我们的话当回事,让我们有企业主人的感觉,特别开心。”
这样想的职工不只陈肖娜一个。传菜员刘洪亮2012年入职,这3年来,每年企业都涨工资,让他来了就不愿意走。“现在上完保险还能拿到3000多元,我挺满意的,家里人也都知道,都说让我在这企业踏实工作。”刘洪亮笑着说。
工会主席找准工资协商切入点
“在一些企业,只要和员工谈话或组织会议,老板们都会如临大敌,恐怕员工算计企业,恐怕员工和自己背道而驰。”大东方酒店工会主席刘继光说,“但我们企业的老板非常开明,他能够理解工资集体协商的意义。近几年我们做好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让员工知道自己的所得和企业发展方向,员工做工作顺心、放心,员工的流失率降低了。”
如何让一个企业做到与别的企业有所不同?刘继光说:“这主要看企业怎样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让他们有一个上升的通道,这是企业制胜的不二法宝。”
在刘继光看来,工会做的事,其实就是企业该做的事。在集体协商这个问题上,如果工会不去做,企业也会做,否则员工留不住,工资协商正是把劳资双方的诉求落实在合同中。他把这一点看成跟老板谈工资协商时,最好的切入点。
在协商的过程中,工会对企业目前形势做了认真分析。对此,刘继光进行了总结:“这两年餐饮服务企业整体经营状况不好,希望职工理解企业目前的现状,并且使企业和职工通过集体协商,结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实现职工工资水平在企业发展基础上的合理增长。”
□本报记者 刘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