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马瑞:就爱跟吊装旧工艺较劲
破解外企工资集体协商难题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5年8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瑞:就爱跟吊装旧工艺较劲

 

■42米长T梁没人敢做,他就率队自制

■不同结构桥型组合没有先例,他再开先河

■施工中引水渠水不能断流,他又创零污染吊装记录

■他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政路桥总承包一部工程师——

43岁的马瑞修过不少路,架过不少桥。从1995年参加工作,参加了八达岭高速公路、京沈高速公路、五环路、六环路、机场南线、房山五渡桥等二十多个公路桥梁建设项目,有15项工程分别荣获了北京市和国家级优质工程奖。他也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技术员、质检员,锻炼成长为一名高级工程师,并先后荣获了奥运立功首都劳动奖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第一坎

自制42米长T梁

创T梁吊装跨度之最

马瑞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在北六环10#合同段施工时。

那是2004年8月,超长T梁的预制和安装成为工程中最大的难题。42米长、重110吨的28片T梁要从京密引水渠上跨过。这么大跨度的T梁无论是预制还是安装,在企业近40年的建桥史上还是头一次碰到。

当时,马瑞和同事寻遍了本市及周边省份的几家大型T梁预制厂,都因梁体过长、吨位过重,被一一谢绝。

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吗?难道就只能这样等下去了吗?如果每一项工程都是顺顺当当,那还要我们这些工程师干什么!

当马瑞独自一人来到京密引水渠旁的施工现场时,这一连串的问题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他想:一处干了这么多年的桥梁工程,也算是名声在外,难道就跨不过这道坎了吗?

于是,拿定主意,他要自己试一把!

说干就干,第二天一大早,他便带领施工技术人员踏寻预制场地,查阅大量相关技术数据,并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对T梁预制过程中的每一道关键工序进行拆解分析。就这样,经过全体施工技术人员42天的昼夜奋战,28片超长T梁被预制出来,经质检部门检测,合格率100%。

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T梁吊装问题。由于先建桥,后修路,路基未能填筑,又跨河吊装,大吨位的吊车无法进入施工现场。项目部先后请了几家专业吊装公司,他们到场一看便摇头说:“这活难度太大,我们干不了。”又被一一拒绝了。

有了预制的经历,这次马瑞连想都没多想,还是那三个字:自己干!

他带着技术骨干走访了多位吊装专家,并把有丰富吊装经验的退休工人请到施工现场,一起研究制定吊装方案。为了防止在吊装过程中发生梁体侧弯,在仔细勘察施工现场,反复核实相关技术数据的基础上,最终决定尝试采用新的吊装工艺,即龙门吊配合架桥机共同完成吊装作业。尽管吊装方案通过了严格的技术论证,吊装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也是查了又查,但这种大跨径的吊装毕竟还是第一次干。

吊装过程中,马瑞三天三夜紧盯现场、寸步不离,当时工地上那种紧张气氛真让人终生难忘。

第二坎

精密吊装五渡桥

创不同结构桥型组合

马瑞的第二个难题在2008年4月份,项目部转战到房山五渡桥施工现场。

五渡桥是一座由拱桥、斜拉桥、钢架桥等不同结构的桥型组合而成的新型结构体系。由于这种桥型组合在国内外没有先例,因此在施工工艺和工法上,遇到了多项前所未有的挑战。

其中,刚塔架预制、吊装、焊接,大角度空心薄壁V形墩等5项施工工艺被同时列入科研课题。总重达260吨,高50米的单肋三角形钢架塔要在两幅主梁间架设,如何把这个巨大的钢架塔吊装就位便成了施工难点之一。施工过程中涉及吊装高度、合拢段切割尺寸、吊装时的温度控制等细节问题,只要在某个环节出现微小误差,钢塔架就难以顺利合拢。这种高难度施工,对马瑞的建桥生涯无疑又是一次新的挑战。

5月的五渡,依然是春寒料峭,昼夜温差较大。为准确把握最佳吊装时间,达到温度控制要求,马瑞提前一周查看当地的天气预报,每天对地表及吊点附近的大气温度进行测量;为达到吊装高程要求,他在采用砂箱高程控制的同时,用千斤顶平移推动控制进行高程调整;为确保吊装一次性合拢,他对预留的合拢位置进行了反复的测量和计算。由于准备工作扎实、周密,最终确保了钢塔架顺利合拢。

当业主单位的领导目睹了钢塔架吊装的全过程后,面带微笑地称赞道:“这活干的真漂亮!你们路桥集团一处(当时单位名称)在桥梁施工上确实牛!”

回想当时的情景,马瑞笑着说:“我的内心明白,在这牛的背后是我们大量深入细致的基础工作;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更是全体施工人员精诚协作、顽强拼搏的团队精神。”

第三坎

吊装红山口高架桥

创桥梁安装零污染先例

马瑞的第三坎在五环路二期红山口高架桥。这个时候,他对自己已经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中外建筑史上,桥梁不仅仅是一个交通设施,更是设计者和施工人员展示理想和才华的平台。作为一名桥梁工程师,如何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新的工艺、工法,既体现设计要求,又符合地形、地貌和环保要求,是马瑞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至今让他难以忘怀的是五环路二期红山口高架桥的施工。由于该桥要通过京密引水渠,在施工过程中,既不能断流,也不能造成渠水的污染和渗漏。由于桥的大部分下部结构都在河道附近,给施工带来很大难度。如果按常规方法施工,肯定会对渠水造成污染。为解决这一问题,马瑞与水利部门一起,多次勘察施工现场,反复推敲施工方案,最后决定采用钢模围堰配合八三墩、六四梁结合这一新的施工工艺,较好地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在五渡桥V型主墩施工过程中,马瑞带领项目部成员,群策群力攻克了模板使用上的又一个技术难题。在打造四个角度和尺寸不一样的变截面空心薄壁钢筋混凝土桥墩时,要么循规蹈矩,按以往常规的工序施工,这样钢模板只能使用一次,势必加大工程成本;要么找到一种让模板可以反复使用的新的施工工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组织项目部全体技术人员,针对V型墩的特点展开攻关。最后,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采用了钢框架模板。这种新的工艺把钢模板和木模板结合使用,不仅投资小,而且可以重复使用,仅这一项就为项目部节约30多万元。

马瑞始终记得刚参加工作时一位老师傅对自己说的话,“干咱们这行的,天南地北,风餐露宿,没有碰不到的困难,但只要你用心去干,办法总比困难多”。回想这些年的工作经历,马瑞说:“我最深刻的一点体会,作为一名施工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有甘于寂寞、肯于吃苦的平和心态,更要有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敬业精神。有了这种心态和精神在工作中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闯不过去的难关。作为一名筑路架桥者,不仅要面对野外施工给个人生活带来的各种困难,更要面对由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对路桥建设越来越高的技术和环保要求。作为一名路桥人,仅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施工经验还不够,更要有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敬业精神。”

□本报首席记者 边磊 文 记者 于佳 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