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根据网格化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特点和问题,中关村街道组建了一体化联动执法队伍、创建了信息化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了“联合执法处置突发情况,快速反应解决实践问题”的格局,为网格化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模式的社区“微循环”和街道“小循环”助力加油。
“微”在基层
筑牢社区防线
据中关村街道办事处负责人介绍,他们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事务中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将社区党建和基层民主自治融入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之中。进一步细化社区网格,将网格单元分解至居民楼责任区,构建了由社区党组织书记任“社区大格长”,社区党委委员任“楼群小格长”,党小组长任“网格信息员”,党员志愿者任“网格服务员”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
社区党组织通过点对点、面对面的全方位服务,第一时间了解群众诉求,第一时间提供服务资源,第一时间化解社区矛盾,以“短、平、快”方式促进社区矛盾就地化解,把绝大多数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在维护社区和谐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小”中见大
及时发现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和快速反应是网格化的最大优势。该街道在现有网格信息化手段的基础上,分别组建了“门前三包工作交流群”、“城管志愿者及保安巡查工作群”、“环境卫生及网格处理群”、“村里的城市眼睛”等微信群,实现了社区、科室和职能部门间的无缝对接,有效提高了执法监管效率。
其中“村里的城市眼睛”微信群由上述各群的信息员、相关科室、职能部门负责人、城管执法队班长及副队长以上人员组成,大家对发现的各类问题及时上传微信,在问题点位附近的人员立即处置,实现了高效率、交叉式、全覆盖整治。“村里的城市眼睛”微信群一天的信息量在200条左右,仅上半年就解决各类问题约11200个。
“重”在团队
快速解决问题
去年上半年,街道将辖区按地理区位划分为南、中、北三个无缝对接的区域网格,设立南、中、北三支联合执法队伍,城管、公安、卫生、房管等职能部门实名制进入执法队,各组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范围和“综合管理、打捆作业”的工作方法,统筹协调各自片区内10个社区网格开展综合执法工作。
网格案件分级分类标准的建立,一方面划定了社区微循环案件标准和数量,缓解了社区人少事多、案件上报和处理繁冗复杂、统筹协调力量不足的现状;另一方面通过三片联合执法,在原有社区“微循环”和街道“小循环”中间创造性的构建了一层解决问题更为高效的“中微循环”,随时处置社区网格处理不了诸如城市运行、环境秩序、食品安全等问题。
“大”量数据
提高工作效益
记者了解到,该地区综合执法管理中心办公室每周召开联合执法例会,汇总统计上一周执法数据、工作成果和难点问题,截至8月初,已连续完成了73周的执法数据汇总统计工作。通过对各项基础数据的分析更新,及时发现并梳理问题,利用“大数据”改善决策流程和业务效能。
在联合执法例会上,就群众反映集中或强烈的诸如路侧停车、无照经营、夜市大排档等突出问题专门研究制定综合执法方案和突发事件预案,在日常执法中,三片联合执法队根据问题举报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早查、夜查、相邻片区互查和“扫街”式检查执法,以综合执法巡查巡检的常态化促进网格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及时解决;在改进工作方面,针对小广告治理难的现状,街道保洁中心在日间巡查清理小广告的基础上,以周报形式向城管分队提供小广告信息,城管分队录音取证确认后对非法小广告实施停机处理。
□本报记者 白莹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