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节气已过,如何养生?记者走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姜敏主任医师,请她和读者谈谈秋季如何养生这个话题。
姜主任说,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重要的岁时节日,早在3000年前,古人就有“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的仪式,且习俗众多。时至今日,中国民间仍有在立秋这天“贴秋膘”、“咬秋”等习俗。立秋标志着秋天的开始,天气也渐渐变得凉爽起来。俗话说:“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依旧会有“秋老虎”来犯。因此,立秋养生重在祛暑养肺。
起居养生 早卧早起以敛阳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姜主任指出,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在起居上应做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秋季适当早起,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生有一定意义。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至10点入睡、早晨5至6点起床为宜。
使用空调须谨慎
立秋后天气依旧很炎热,很多人仍像夏季一样,使用空调来降温。需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立秋后尽量不要在晚上睡觉时使用空调。因为立秋后虽然暑热未尽,但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往往是白天酷热、夜间凉爽。如在晚上睡觉时使用空调,容易使人出现身热头痛、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状。另外,睡觉时也不宜对着门窗,避免受到冷风侵袭而致病。
饮食养生
宜少辛增酸
《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因为辛味发散泻肺,酸味收敛肺气,秋天肺宜收不宜散,因此要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食物,多吃橘子、柠檬、葡萄、苹果、石榴、杨梅、柚子等酸味食物。此外, 还要谨记“秋瓜坏肚”。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都不能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需要提醒的是,秋季虽然是进补的季节,但也不能盲目进补, 要视自己的身体需求而定。普通人从日常饮食即可得到足够的营养,不用大补。
多食滋阴润肺食物
姜主任说,立秋后燥气当令,燥邪易伤肺,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百合、蜂蜜、菠萝、乳制品等以滋阴润肺。另外,因立秋时暑热之气还未尽消,天气依然闷热,故仍需适当食用防暑降温之品,如绿豆汤、莲子粥、百合粥、薄荷粥等,此类食物不仅能消暑敛汗,还能健脾开胃,促进食欲。
运动养生
锻炼强度不可太大
姜主任强调,盛夏时人的皮肤湿度和体温升高,大量出汗使水盐代谢失调,胃肠功能减弱,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增加,人体过度消耗的能量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补偿。立秋以后,天气渐渐转凉,人体出汗减少,体热的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代谢也逐渐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因此人体感到舒适,并处于松弛的状态,机体随之会有一种莫名的疲惫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秋乏”。此时,通过适当的运动可有效驱除“秋乏”。运动者可根据自身体质和爱好,选择散步、太极拳、爬山等轻松柔缓的项目,运动量与夏季相比可适当增大,运动时间可加长,但要注意强度不可太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情志养生
切忌悲忧伤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立秋后在精神方面要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心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达到养生的目的。
□本报记者 黄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