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家书,一段历史。重读这些书信,依然能读到那时的硝烟和苦难、战士的思念和牵挂,更能读到热血青年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
赵一曼牺牲前曾留遗书
21年后才被发现
宁儿: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摘录)
“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党组织派往东北进行抗战工作。赵一曼毅然抛下了还在襁褓中的幼子,奔赴东北抗日前线。她深知此一别,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见。临行前,母子二人留下了一张仅存的合影。
1936年,赵一曼在与日军作战身负重伤,被俘牺牲。在牺牲前,赵一曼给儿子写下了这封遗书。但在唯一能留下的遗嘱中,赵一曼也没有泄露自己的真实姓名。而这份存在日军审讯档案中的遗嘱,直到1957年才被发现。
左权战场叱咤风云
书信展铁汉柔情
志兰:
希特勒“春季攻势”作战已爆发,这将影响日寇行动及我国国内局势,国内局势将如何变迁不久或可明朗化了。
我担心着你及北北,你入学后望能好好的恢复身体,有暇时多去看看太北,小孩子极须(需)人照顾的。
……
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经常去看她?来信时希多报道太北的一切。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着(到)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可惜三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真痛快极了。
……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叔仁
五月二十二日晚(摘录)
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山西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机关突围转移时,血洒十字岭,时年37岁。
从1940年11月到1942年5月牺牲的前三日,左权给妻子刘志兰写了十多封信。这些信不但谈论战争及形势、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字里行间饱含着他对妻子的关爱、对不满两岁女儿的牵挂,体现了这位抗战将领的铁汉柔情。
吉鸿昌写给妻子的信
红霞吾妻鉴:
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家中余产不可分给别人,留作教养子女等用,我笔嘱矣,小儿还是在天津托喻先生照料上学,以成有用之才也。家中继母已托二、三、四弟照应教(孝)敬,你不必回家可也。
摘自《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