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的高温津贴都发放了吗?150元的高温津贴够用吗?近日,为监督落实深圳市企业高温津贴的发放情况,深圳市总通过线上问卷及线下随机采访的方式,对该市高温环境下的劳动者展开调研。(8月7日《南方工报》)
高温津贴是工资的一部分,却仍有环卫工、建筑工等未领到,拷问监管的成色。发放情况不理想,提高高温津贴标准仿佛异想天开。本来,用人单位违规最高面临1万元罚款等条款实在“温柔”,偏偏查处的概率低得惊人,沦为纸上福利不足为奇。
不是劳动者权益意识薄弱,根在他们选择说“不”,很可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职能部门建立了举报热线,往往没有及时、高效的反馈,付出了时间、精力等成本,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很可能没讨到津贴,即使不丢饭碗,也容易被穿小鞋。
诚然,有关部门不该只是坐在办公室空谈,必须多到劳动一线查处。但发与没发,关键是拓展劳动者的维权通道,让他们的心声传递到管理层,直指哪家企业,而非媒体泛泛的报道。当劳动者的权益意识被激活,监管者根据线索介入,匹配改由用人单位提供证明、赔偿损失、曝光黑名单等措施,全方位提高违法代价,才是用人单位不敢触碰的“红线”。否则,劳动者连发声的勇气也失去了,制度清凉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袁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