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娱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一本可以 当工会教程读的小说
台湖百姓自编自演“现场说法”
中山公园书法慰先烈
孙红雷、张嘉译、胡歌 相聚《猎场》
世界大学生魔术争霸赛 下月开幕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5年8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本可以 当工会教程读的小说
——评关明的长篇小说《人民利益》
 

合上长篇小说《人民利益》的最后一页,脑子里突然冒出这个题目。为什么?一则读后超乎意料,二则确实有所教益。

从现实意义上说,如果你想了解工会,请你读读这本小说;如果你是工会工作的新兵,你可以把这本小说当作入门教程来读。

笔者虽然读过不少小说,但对以劳动关系为主线,通过塑造工会干部的典型形象,全方位描写新时期工会工作的小说,还是第一次接触。说老实话,最初看到这个颇有些“官方”色彩的书名时,确曾有一丝怀疑——会好看么?有读者吗?笔者多年接触工会工作,对工会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理解。应该承认,工会干部、工会工作,在多数读者的印象中一向缺乏文学意义上的号召力和吸引力。

或许作者也想到了这一点,小说开头就从主人公呼维民党校毕业,没有获得近乎确定的升迁,却“阴差阳错”地当选北梁市总工会主席写起,呼维民自己郁闷,读者也觉得“他被贬了”。这种写法,暗合了社会上对工会干部和工会工作的误解,也为后面的铺陈预设了悬念和伏笔。

接下来,随着小说情节的展开,工会工作的方方面面一一出现在巧妙串联起来的故事里:从金秋助学、寒冬送暖、组建工会、维权讨薪、劳务派遣,到劳动保护、医疗互助、劳模管理,工会资产、劳动竞赛乃至保护工会干部、工资集体协商……几乎囊括了工会在新时期正在开展的所有工作。正是通过这些形象化的描写,作者完成了对以呼维民为代表的工会干部形象的塑造,也回答了小说开篇时设下的疑问。

单纯写工会干部、工会工作,显然是枯燥、乏味的。作者在小说中把呼维民和他的思考、工作置于北梁市经济结构调整、扩大招商引资,以及国企重组乃至破产的社会背景之下,由此顺理成章地引入工会组织的作为,展示工会干部的形象,不仅彰显了工会工作的意义,而且使得工会干部成为社会生活中一个鲜活的群体,小说主人公呼维民更成为典型的“那一个”。

同时,作者以他丰富的知识底蕴、擅长的细节观察和惯有的幽默文字,以及信手拈来坊间段子、俚语,有效地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从文学创作的意义上说,小说对工会干部、工会工作这一很少有人问津的题材的探索,无疑是成功的。

小说作者关明,做过多年工人日报记者,且长期在地方驻站。后来又调任全总,当了工会干部。基层的工作经验,成为他驾驭相关题材的“资本积累”。事实证明,他驾驭得很成功。关明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本报记者》中,已经体现了他的这种能力,把社会转型期新闻记者这个职业的苦辣酸甜写得有声有色。这部《人民利益》,是他新的尝试。同时也再次证明:没有生活的体验和积累,就不会有成功的文学创作。

(作者为工人日报原副总编辑)

□张刃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