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住总集团工程总承包部工会组织的首届厨师技能大赛近日拉开序幕,大赛邀请了承包部机关各部门职工代表当评委,品尝可口的家常菜,并评出心中的最佳厨师。(8月5日《劳动午报》)
的确,厨师技能大赛邀请职工代表当评委是种创新,但他们说了算,应贯穿到日常的监督中。目前,企业食堂的标准没有明确规范,监管或许只触及皮毛。有的企业自行经营集体食堂, 很少有老板把伙食当回事,甚至还将管理人员和员工分开。而对外发包,由于私人或餐饮公司追求利益最大化,仓脚米、烂菜叶、地沟油、病死猪肉等组成了“猪食”不是秘密,而从业人员有没有健康证、饭堂硬件设施怎样等却稀里糊涂。如果偶尔的检查不过是蜻蜓点水,而员工认为伙食差,讨说法也无准确的法理依据,结果只能是各说各话。
实际上,企业食堂监管不是死结,还有新思路、新途径。笔者了解到有家台资企业自主办食堂,食材采购由员工轮流“坐桩”,支出等信息及时公布,涉及到价格、质量等焦点,大家可以相互监督。员工反映伙食不错,即使工资只是中等水平,流失率也很低。可见,食堂饭菜质量、卫生等情况怎样,员工的强烈关注都是人之常情,但他们不是局外人,更应是主角。企业不妨组建膳食委员会、监督小组等形式,使员工参与食堂监管。
□袁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