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晚,广州员村工人文化宫的劳工大学堂正在上“民间工艺手工制作”课,现场有20多名学员。广州市南沙区卫生局的女工付晶一边听老师讲解一边操作,40分钟后,一朵手工玫瑰花出现在掌心。付晶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这是她最近两个月每周一晚上的“新节目”,课程都是免费的,她已学会了折叠百合花、五角星等手艺。
类似员村分校这样的劳工大学堂,广州市总工会共设有8个,还包括一劳大旧址校区、市一宫分校、市二宫分校、芳村分校、交流中心分校、番禺分校、从化分校。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赵小穗说,广州工人自觉学习的热情很高,市总开办劳工大学堂目的是为提高广大职工综合素质提供一个阵地,并把它办成深受广大职工、农民工欢迎的大学校。
广州市总宣教部部长谢东贵介绍,劳工大学堂开设有1400多门课程,既有技能方面的,也有素质方面的,涉及文学艺术、书法、化妆、心理学、股票、养生等,而最大的特点是将满足职工、农民工学习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我们也遇到过计划安排的课程没有多少人来上课的情况,这时候就得重新调研,推出新的课程。”
开办劳工大学堂的过程中,广州工会坚持不搞形式、节俭务实等好传统。在运作层面,两个“没有”令人耳目一新。
没有专门动员组织职工来上课。广州工会不为“充场面”走形式,而是扎扎实实在网上发通知,在职工、农民工聚集点贴通知,为大家报名提供方便。上百人也好,20人也好,人数合适就开课。20多岁的陈树斌是广州市虎头电池集团有限公司的职工,对素描感兴趣的他报了素描课,已经坚持了4个月。一开始完全没有基础,如今一节课比一节课画得好,他说,“不管以后会画得怎么样,自己努力了,就值了!”
没有重金请名人大师。广州工会仅为上课教师支付600元的交通补贴,却吸引了众多人前来授课,目前有200多名中外老师。广州外国语大学的外籍教授安妮·鲁宾斯基自荐前来义务教授英国文化课程,“能在广州从事职工教育的工作,我从内心感到高兴。”
去年,广州市总开办的劳工大学堂吸引职工、农民工自发报名学习超过10万人次。截至今年6月,报名参加培训的职工、农民工超过14.5万人次。从教学点、课程设置、自发学习人数等方面,劳工大学堂已成为广东最大的职工免费教育基地。据《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