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暑假,各类补习班、兴趣班也应运而生,不少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在教育机构推销人员的鼓动下冲动消费。近日消协接到多起因教育培训机构的宣传名不副实等问题的投诉,为此提醒市民暑假补习班参差不齐,要理性对待教育消费。
一要仔细查验机构资质。首先要审查办学机构是否具有教育部门颁发的许可证;其次要审查其招生简章和广告是否经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机关审批;第三要保留相关宣传册页。个别补习班为了自身利益夸大其词,打着名校、名师、纯外教的名义进行招生宣传。家长应该多方了解、实地考察,或采取先试上(听)课再报名的办法,以免被虚假宣传内容所误导。
二要谨慎对待免费试听。对于培训班名校、名师以及“试听”再交费的宣传,家长应注意核实情况,最好实地查看授课场地、教具和授课情况,谨防上当。
三要认真签订教学协议。切莫轻信口头承诺,一定要将其服务项目、教学时间、报名费用、课时费用、资料费用、老师资质、教学场地、提分标准以及退费条件等内容与办学方签订书面协议。在签订教育培训合同时,如果发现“学员报名交费后,不办理退费手续”或“扣除相关学杂费后退还部分款项”等不平等格式条款,一定要据理力争,要求对方修改,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交费后务必索要发票,以免投诉时没有凭据。
□本报记者 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