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我从口里(内地)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时还不到20岁,难怪当地维族人都叫我汉族“小巴郎(小男孩)”。
农三师四十三团在天山之南,故亦称南疆,它坐落在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境内,乍看它和当地的农场差不多,团场的职工也承包土地辛苦劳作,可是它和农场又有着明显性质的不同,兵团人承担着双重责任,在屯垦戍边的同时,也承担着维护边疆稳定的光荣使命,他们扛起坎土曼会种地,拿起枪就是军人。兵团人半军半农,达到退休年龄时,和国家公职人员一样,享受退休待遇。
南疆兵团主要以维族人居多,兵团和农场到处都是维族人。汉族与他们之间朝夕相处,情同手足,同吃同住同劳动,亲如一家。一些年轻的维族巴郎子(男孩)和克孜(女孩)大都能说一口十分流利的汉语。可一些年长的维族老人们,却还是一通叽哩哇啦的维语,一点都听不懂。我觉得很好玩,心想要是会说一口维语有多好啊,我想拜师学维语。
艾买江是一个刚刚毕业的维族小伙子,从小就在团部学校汉族班里学习长大,天天和汉族学生摸爬滚打在一起,是团场远近有名的“汉族通”,他性格温和善于助人,我想跟他学维语。艾买江先从最简单实用的56句维语教起,维语和英语差不多,叽哩哇啦一大串,听着很刺激,因此我学的很上瘾。艾买江还真就像一个老师似的,有板有眼的说一句维语“你好”,然后慢条斯理的用汉语说一遍:“牙——合——西——莫。”他歪着头抑扬顿挫一字一句的教着,讲着维语的发音技巧,我像一个小学生似的,在本子上一边用汉字记下维语的句子读音,一边用心听着他的讲解。学了半年多,艾买江想检验一下我的维语水平如何,说要带我到他家去一趟,实地和他爸爸妈妈“过过招”。艾买江的妈妈是一位师范毕业的维语语文老师,维语水平自然不低,她先是热情的跟我打招呼:“巴郎,牙合西莫(你好)!”我急忙礼貌的说道:牙合西莫。“衣斯明厄孜尼麦(你叫什么名字)?”我回答后,她又说:“月衣厄孜乃代(你家在哪里)?”我回答:“来自河南。”她又用半维半汉问我:“羊缸子(老婆)有没有?”我连忙笑着说:“摇克摇克(没有没有)。”我们交流了大半天,大概是说累了,艾买江的妈妈站起来说:“塔玛克洋(请吃饭)。”我急忙也站起来说:“包麦当,热合买提(不不,谢谢,谢谢)!”她高兴地来到我跟前,笑着对艾买江说:“牙合西,包乐多包乐多(学的可以,好好好)!”
我跟着艾买江学习维语达断断续续一年之多,和维族老人交流已没有任何问题。记得年底团部举行联欢晚会,连队极力推荐叫我参加,和连队的另两个演员共同表演小品《阿里山的姑娘》。看看有多逗,这张照片上左边的就是我,我幽默诙谐的表演,加之流利的维语,博得在场上千名维族观众的阵阵掌声。
□张建树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