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地铁发车间隔
北京建工土木公司盾构技术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5年7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铁发车间隔
过去3分30秒 现在2分05秒
 

地铁列车的发车间隔大,乘客等候时间就长。间隔缩短了,乘客候车时间也短了,出行效率也就提高了。北京地铁1971年开始运营,拿最早运营的地铁1号线来说,刚开始行车间隔为3分30秒,目前为2分05秒。44年来,共缩短了5次。别小看这平均每次缩短十几秒的时间,给乘客带来的是出行便利,而这背后是地铁人的艰辛付出。

地铁1号线是1971年开始运营的。那时候只从苹果园到北京站,运营线路包括现在的部分1号线和部分2号线,而从复兴门到四惠东这一段还没有开通,票价为1角钱。

“只记得那时候地铁站里乘客很少。”汤卫东回忆说。老北京人汤卫东是目前1号线乘务中心的指导司机,1988年进入北京地铁工作,“当时客流少,运营的车辆也不多。”

1996年10月,1号线列车最小间隔由3分30秒缩短为3分钟;2007年10月,缩短为2分45秒;同年12月,缩短为2分30秒;2009年4月,缩短为2分15秒;2011年4月,缩短为2分05秒,也就是现在的最小发车间隔时间。

看着地铁1号线里程日渐增长,发车间隔逐渐缩小,客流量也增加到现在的每天140多万,工作30多年的“老地铁人”汤卫东感叹着北京地铁发展的日新月异。

每次缩短间隔,自然离不开上亿元的资金支持,还有信号系统上的技术革命。

目前,人流穿梭的地铁1号线正在悄无声息地进行一场“开颅手术”。到今年年底,地铁1号线“大脑”,即信号系统升级将接近尾声,这条本市运营时间最长的地铁线路的发车间隔有望再次缩短5秒钟,届时,每2分钟一趟车的频率将达到世界城市轨道最小发车等量级。

“和所有设备一样,信号系统也存在使用寿命,一般是15年到20年。目前,地铁1号线的信号系统已接近使用寿命的极值,因此必须升级改造。” 北京地铁设备部副部长张良说。据了解,1号线上一次信号系统升级是在1997年前后,本次升级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上半年。信号系统完成升级后,不但提升了行车安全性,给乘客带来的直观影响就是候车时间再次缩短。

今年3月,1号线已经开始大规模的调试,硬件安装调试,让设备充分暴露问题,增加可靠度。还有一部分需要“调试”的是操作员。这里面涉及数百名一线工作人员,比如行车调度、综控员和司机等。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综控员的操作从最早的按钮式将全部变为键盘和鼠标操作。

“所有测试都要在夜间的收车后进行,每天有效工作时间可能只有3个小时。”汤卫东负责给1号线司机制定轮乘计划,“同时,每天都要安排司机在夜间收车后去线上参加调试,1号线共有700多名司机,每人都要轮到。”

汤卫东告诉记者,实行新的信号系统后,司机的操作方法将不一样。每个司机都要进行2天的理论学习,再进行笔试。“就像考交规一样”,目前还是学员的周旭说,“考试内容包括改造后车上操作方法,包括开关、行车方式等,都有不同。”通过理论考试后,先上试车线操作,随后参加晚上的线路调试。“时间很紧张,12点收车之后,开始调试。要赶在最早一班车发车之前手工,每天只有3个小时调试的时间。”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